1. 首页 > 基金  > 关键时刻!邵健发声

关键时刻!邵健发声

  成长投资大佬——邵健,有了新方向!

  近日,嘉实基金邵健现身一场线下渠道交流会,罕见谈及其淡出公募行业的原因,分享了其对低混“固收 ”产品的探索,并发表最新市场观点。

  他认为,即使这两年的A股市场一波三折,但无论从长期、中期来看,A股不乏获取收益的机会。对于未来市场的观点,他总结为三句话:长期方向向上,中期具有支撑,结构机会丰富。

  有人说,专注高成长企业投资的邵健有成长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的影子;也有人说,不过多关注市场,“沉得住气”的邵健和投资大师彼得·林奇颇为相似。如今的邵健早已不用再通过成为谁的影子,来证明其成长投资的可行性。已经成为9届金牛奖得主的他,选择持续迭代,博采众长,在继续坚持权益类高增长投资的同时,涉足“固收 ”。

  因为,作为投资人,他一直想要做的,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收并蓄,敦行致远。

  据了解,其首只低混“固收 ”产品自2021年初市场高位运作以来,虽然遭遇同期A股与港股调整,仍取得了优异的回报。

  试验田丰收

  10月23日,上证指数下探至2923点,A股打响“2900点保卫战”。这一天,许久未露面的邵健出现在一场线下渠道交流会上,他在说话时依旧是未语先笑,而后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一如既往地符合行业对他的评价:是一个“沉得住”的人。

  在国内公募投资界,邵健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他掌管嘉实增长的时间长达11年,任职总回报超过760%。期间,嘉实增长成为内地第二只复权净值突破10元的基金

  2016年起,邵健开始全面专注于专户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作为一位在公募界屡获殊荣的“殿堂级”基金经理,邵健鲜少对外透露自己淡出公募江湖的原因。

  “2015年时,嘉实增长就已经实现超过10倍的回报了,但居然有一些投资者在这个产品上没有赚到钱,这给我一种基金收益与基民收益错位的感觉。”邵健在渠道交流会上说道。

  近年来,随着市场行情波动加大,“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现象日益凸显。而在8年前,这一问题便成为邵健心头结。“除了权益投资,能不能再加上固收资产,来降低产品的波动?”经过多年观察邵健发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结构呈现“金字塔”型,真正能较好承担权益产品风险的投资者是少数,相较之下,更多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处于中等或中低水平。

  于是,2015年前后,邵健便开始研究“固收 ”类产品。一代权益投资名将的低混“固收 ”策略的种子逐渐落地、生芽。

  引水方知开源不易。2021年初,邵健的第一只“固收 ”产品正式运作。如今回头看会发现,2021年初是近年来市场高位。“实际上,我们刚一‘出海’就遇到了比较大的市场挑战。”他说。

  不少“固收 ”产品近一两年因净值下跌而被诟病为“固收-”。邵健认为其中或涉及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不少“固收 ”产品权益投资alpha不足,当市场大幅下跌时,如果alpha能力不足,“固收 ”产品就可能变为“固收-”。第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缺少应对市场下跌的手段。多数“固收 ”产品不能使用对冲工具,这样应对市场大幅波动的能力也相对较弱。第三,传统“固收 ”策略往往通过债券信用下沉的方式获取超额收益,而近年信用风险频发,原本应作为安全垫的债券资产不时因信用风险暴露为组合带来更大的损失。第四,传统“固收 ”产品多为每日开放或者持有期较短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投资者如果短期持有,即使在长期上涨的产品上也容易出现亏损。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从居安思危者,到观察者,再到实践者,2015年卸任嘉实增长基金经理之后,邵健在坚持权益领域高增长投资的同时,慢慢探索出了一套稳定的“固收 ”策略,并在过去两年多的熊市中证明了这套策略的有效性。

  稳中求进攻守兼备

  万里海阔横帆渡,一轮明月照舟行。邵健说:“‘固收 ’投资策略正如出海的船,出海前要充分预设市场将出现各种风浪,力争能够适应多种环境,目标是稳中求进,攻守兼备。”

  资料显示,邵健团队的低混“固收 ”产品,在保留传统“固收 ”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在权益的部分升级为主要采用高增长投资方法,并且增加了股指期货、期权投资,同时设置三年持有期。“市场总是波浪式发展的,很多波动的时候正是应加仓或者持有的机会,所以设置持有期能够比较好地保护投资者。”邵健说。

  权益投资在组合中充当了“进攻”的角色。作为成长投资毋庸置疑的代表人物,邵健一直以挖掘“大行业中的小巨人”闻名市场。他表示,“固收 ”产品中的权益投资仍是以高成长为主要投资思路,关注公司的动态价值,寻找未来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个股。

  “但由于产品特性,其中的权益投资部分的行业、个股集中度不能过高,否则组合的波动性会比较大。”邵健坦言,为了做到多alpha来源与风险分散,“固收 ”策略中的权益投资工作量也很大,至少要覆盖十几个行业,同时关注防御性与进攻性。

  “再看好的领域也要‘克制’,不能过度集中持有,这对很多权益的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件较压抑的事情。”邵健表示,“在A股,很多行业和公司都具备阶段性景气的特点,如果高度集中于它们,一是不利于控制风险,二是不利于资产横向比较。”他说。

  对于产品的仓位水平调整,邵健表示,这一方面取决于契约,另一方面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高alpha标的,通常在自下而上有足够多的高alpha标的时,其“固收 ”组合会保持资产20%以上的权益仓位,反之仓位则会有所降低。

  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则要为组合守住获得基本收益的“大后方”,这一部分则由裕远投资管理中心的副总经理张萌掌舵,她过去管理的公募债券型基金曾多次获奖。“邵总虽然是权益出身,但很认可‘固收 ’产品的特性和逻辑,因此我们能术业有专攻,并且合作得很愉快。”张萌表示。

  具体来看,据张萌介绍,其团队的“固收 ”产品通过信用提级,防范信用下沉风险,纯债方面配置利率债和甄选优质AAA央国企信用债,获取票息与套息收益,不做信用下沉,较多采用骑乘策略,常规情况保持一定比例的可转债。“债券有趋势性机会时,我们会采取适度积极的久期策略;当收益率安全保护不够或判断收益率将大幅上行时,可以存款存单替代长久期利率债。”她说。

  近年来,面对市场波动加大的趋势,邵健和团队也在管理低混“固收 ”这类产品的过程中,探索出应对方式。“如果预期未来市场震荡,或者下跌幅度有限,一般认为投资由自下而上因素主导,通过选择高alpha个股可以较好应对市场下跌的风险。但如果预期市场可能出现20%左右或更大的跌幅时,仓位因素将对投资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此时可能对组合结构和对冲比例做适度调节,以控制组合的下行。”邵健表示。

  不断拓展的同心圆

  从一代权益名将到同时掌舵权益产品与低混“固收 ”产品,谈起自身这一变化,邵健认为,这是一个同心圆式的拓展过程,围绕高增长投资的本源并没有变。

  “我并没有脱离我的主业,一直都基于高增长的投资方法论,从A股投资到2016年之后拓展到港股投资、QDII投资,再到拓展至‘固收 ’投资,都是以高增长投资为基础方法,在投资领域逐步拓展,在产品的形态上、风险收益特征上逐步拓展。”邵健表示。

  即使这两年的A股市场一波三折,但无论从长期、中期,邵健认为,A股不乏获取收益的机会,对于未来市场的观点,他总结为三句话:长期方向向上,中期具有支撑,结构机会丰富。

  “长期来看,股指和GDP增速相关性较弱,而与名义GDP的拟合性较强。”据邵健观察,当前市场主要担心经济增速的下行会连带股指下行,但他认为,世界各大经济体经济增速达到一定水平后,增速下行是常态,但长期来看,由于经济总量会继续增长,很多行业领导企业的盈利会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还会有很多新兴行业会崛起,因此股指整体上将呈现上涨趋势。

  中期角度,邵健认为,一方面,从跨资产对比来看,目前整个股指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多数企业估值处于过去几年低位水平,优质的权益资产呈现出较好的投资吸引力。另一方面,目前无论是经济政策还是资本市场政策,都将对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结构方面,他认为无论是传统的消费、医药、制造等领域,还是新兴的科技领域都有很多的机会,很多时候结构性的机会比指数更加重要。

  “市场近20年来经历过很多次波动,2008年的金融危机等,每次调整之后总会孕育下一轮的机会,当前应当是又一轮机会的孕育期。”邵健表示。

  因为相信,所以坚守;因为坚守,时间会见证成长的力量。

  回溯邵健的投资历史,他对投资收益的追求也是一个同心圆的拓展过程。过去管理公募时期,他运用高增长方法论十年磨一剑,锻造出长牛基金;如今,他兼收并蓄,在继续权益投资的同时,开启“固收 ”的新征程,将高增长方法论与固收结合,并在两年多的跌幅较大市场中,帮助投资者在“固收 ”产品上逆势获得较好收益。

  如果说邵健此前用了11年的时间,通过管理嘉实增长向行业“证明了自己”;那在2016年之后管理专户的日子里,他则希望通过“高增长对冲”与低混“固收 ”的策略,向投资者证明:财富管理行业,值得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