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了?这些基金观点都是误解!背后暗藏投资机会
01
误解1:公募基金“乏人问津”
近两年,A股市场惨烈杀跌,投资者情绪持续低迷,部分基金发行困难,更有基金被迫清盘,让人产生公募基金“乏人问津”的错觉。然而,自去年4季度起,公募基金份额已连续3个季度提升,说明仍有投资者在关注机会。

02
误解2:份额增长靠货币,股票基金“门可罗雀”
有观点认为,既然市场情绪那么差,公募基金份额的增长预计主要来自货币基金,股票基金仍旧是“门可罗雀”。
然而,货币基金份额在3季度保持平稳甚至略有下降,可能跟收益偏低导致投资者转向债券型基金有关。同时,股票型基金份额却连续提升,或受ETF逆势流入的拉动,体现部分投资者越跌越买的操作。

03
误解3:债券型基金份额靠短债,偏债混合型基金有增长
不出市场所料,债券型基金的份额有所增长,混合型基金份额有所下降。但从分项数据来看,债券型基金份额的增长并不来自短债基金,而是来自于中长期纯债基金,或许是因为机构投资者持续看好债市,因而加大配置中长债的力度。
混合型基金中,偏债混合型基金份额有所下降,或许是因为权益市场大跌下,偏债混合型基金回撤较大,难以满足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要求。

04
误解4:基金仓位变动大
有观点认为,市场波动主要由公募基金加减仓影响,股票市场杀跌是因为公募基金在卖出,债券市场上涨是因为公募基金在买入。实际上,公募基金仓位变动不大,其配置力量的强弱,来自申购赎回的变动。

05
机会1:主动权益风格增配医药,减配制造
主动权益型基金尽管仓位变动不大,但结构调整相对比较频繁,由于其背后体现着大量的研究工作,故可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借鉴。三季报显示,主动权益增持医药板块,减持制造板块。

06
机会2:主动权益行业上,增配社服、家电、煤炭;减配电力设备、美容
三季报显示,主动权益型基金行业加减仓方向与行业涨跌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这也意味着,三季度的操作动向与市场表现相契合。

07
机会3:股票型ETF份额增长来自宽基
从股票型ETF的份额变动来看,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分类别来看,宽基指数增长最为明显,行业主题增长相对较少,或反映投资者较认可当前为底部区域,但对行业方向判断仍不清晰。

08
机会4:股票型ETF行业增长来自医药、科技
从行业主题型ETF来看,增长较快的主要来自医药、科技。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权益型基金也增配了医药,这或许说明市场已形成了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