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  > 广东将筹建区域协调发展基金

广东将筹建区域协调发展基金

2016年4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组在粤召开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笔者从会上获悉,为强化规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引导作用,广东将组织筹建、设立区域协调发展基金,以规划实施绩效为评判标准,对...

2016年4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组在粤召开“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笔者从会上获悉,为强化规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引导作用,广东将组织筹建、设立区域协调发展基金,以规划实施绩效为评判标准,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资金支持。

拟打造一张蓝图

遏制“一届政府一个规划”

广东省住建厅表示,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由于现行“多头”规划体制使得各部门在编制规划时往往自成体系,出现了不同部门规划之间相互脱节又相互冲突的情况,这使得对空间规划控制既存在空白,也存在重复规划且内容矛盾的情况,为城乡空间开发管理带来不便,导致进入规划实施阶段,管理部门难以操作,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很大。

为彻底解决多头规划的问题,广东省住建厅透露,广东省将在市县层面部署编制全城总体规划,整合目前各部门分头编制的各类空间性规划,逐步形成“一个市县一个规划、一张蓝图”,具体而言,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用地规模和各类边界以总规为依据,具体用地性质及其开发建设要求以控规为依据,落实到具体坐标的“一张图”信息系统。

根据广东省住建厅的工作思路,为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广东省已将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打造“一张蓝图”的空间统筹和实施平台,初步建立科学合理、完整高效的城乡规划管控体系。同时强化人大监督和公众参与,遏制“一届政府一个规划”的现象。

此外,广东还将建立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重点项目协同制度,同步在空间上落实项目的用地安排和投融资计划,重点推进各部门信息互通、管理无缝衔接,形成一张蓝图分头实施的合力。

探索古驿道保护规划

推动当地精准扶贫

为了推动落实低碳生态指标与城乡规划相结合,去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推进生态控制线管理立法,搭建生态控制线地理信息平台,严控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

其中,城市绿道建设一直是广东省加强改进城市规划的特色工作,根据省住建厅的统计,目前,广东省累计建成绿道逾1.2万公里,新建社区体育公园逾300个。

如何将“广东绿道”品牌发扬光大,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绿道的内涵和功能?据透露,未来广东省将探索开展古驿道保护利用规划设计工作,以南粤古驿道绿道串联乡村地区,通过建设旅游目的地,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促进县城经济发展。

古驿道的保护利用规划还将与广东省的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据了解,在广东拟开展精准扶贫的村落当中,有五成左右位于古驿道附近。通过对古驿道的规划利用,不仅可以适应群众不断增强的户外运动需求,还将促进区域人流来往,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广东省环保厅负责人还建议,可在珠三角等大型城市群探索开展战略环评工作,提出“生态保护红线、排污总量上限、环境准入底线”等“三条铁线”要求,控制城市开发规模和强度,约束城市无序发展,使城市开发规模和产业发展规模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

严格明确用地指标

为后续开发留有空间

如何改进传统的城市发展思路和规划管理制度,成为当天与会人员讨论的热点。

“目前土地的开发利用积累了不少历史问题,这也是深圳实现转型发展所亟须解决的。比如说城中村现象,是市场自发行为,客观上解决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居住需求,但也带来了脏乱差和违章建筑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再次规划来统筹解决。”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许重光透露,目前,深圳已经进入了以存量用地二次开发为主的转型发展阶段,不再推进新增建设用地的快速开发,反而着眼于解决像城中村等城市前期发展中积累的问题,通过对规划编制及规划进行查缺补漏,实施“城市针灸”。

对此,调研组专家、中国城市建设规划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表示,在城市转型过程中,一味对规模的追求并不是大城市实现发展的内生需求,“世界上的特大城市,现在都在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的无限扩张,北京上海也不再提出扩大城市规模的概念,珠三角城市群也应如此”,他建议,在未来珠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中,也应通过适当的行政干预来控制用地规模的扩大。

“现在新土地、新项目比较好操作,好像只有一张白纸才能给人描绘的空间,难道我们这一代就要把所有的项目全部做完,是否有一些项目和空间是可以留给后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军认为,多年来国内许多大城市习惯于运动式的推动土地建设,透支土地空余资源,建议大城市建设应严格明确用地指标,为城市后续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为后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