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张邮票是什么(世界第一枚邮票是什么邮票)
许多人关于世界第一枚邮票是什么还有不少疑问,于是这里为你准备了4个关于世界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的详细解释,希望能从多角度为你解答疑问。
世界上第一张邮票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黑便士”。
邮票之父、英国的罗兰·希尔爵士的“便士邮政法”引发了一场世界邮政的重要革命,同时也导致了世界邮票的女皇——“黑便士”的诞生。1839年8月17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实行均一邮资制的1便士邮资法和预付邮资制度。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黑便士”。邮票之父罗兰·希尔爵士的“便士邮政法”引发了一场世界邮政的重要革命,同时也导致了世界邮票的女皇——“黑便士”的诞生。1839年8月17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实行均一邮资制的1便士邮资法和预付邮资制度。
9月6日至10月15日公开征求对邮资凭证预付的意见和设计图稿,但是收到2500多条的反馈中无一条是令人满意的。这样希尔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设计更改,与设计师,雕塑家等有关人员一起共同努力终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英国政府于1840年5月6日正式发行及使用。面值以便士计量,用黑色油墨印制,故称黑便士邮票。
世纪第一枚邮票是哪个国家
1840年,世界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各国纷纷仿效,我国也于1878年开始发行邮票。目前世界发行邮票的国家和地区已有两百多个。邮票史就是关于邮票发行的历史,包括各国和地区正式发行的邮票和票种的设置,面值的变化,版别、扳次、印量、发行及印制厂家和印制情况。
正式邮票发行前的邮政资费收取凭证亦是邮票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上第一枚邮票出现的原因
1840年,英国邮政部门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邮政员在递送邮件的过程中需要先收取邮件费用,这给邮政运营带来了许多不便。于是,英国邮政部门决定引入一种称作“邮政标签”的新制度,即邮件在投递时不再需要现场收费,而是事先购买并贴上一张指定面值的标签,这个标签就是后来的邮票。当时,这种邮政标签不仅省去了现场收费的麻烦,还提高了邮件的递送速度和效率。
1840年5月6日,英国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Penny Black)。该邮票正面为一位女王像,背面则为方格纹,直接印在了信封上,方便了贴邮票的操作。这一制度大受欢迎,迅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借鉴和推广,邮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开来。
综上所述,历史上第一枚邮票出现是为了解决邮政运营中的问题,其产生后迅速推广,成为了全球邮政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第一枚邮票 黑便士
1837年1月,罗兰·希尔发表了《邮政改革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小册子。他建议在英国本土邮寄重量不超过半盎司的信件时,不管路程多远只收1便士的邮费,邮资必须预付。这个开拓性的建议在议会讨论时,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直到两年之后,罗兰·希尔改革邮政的提案才被通过。
接着,罗兰·希尔积极地投入印制邮票的准备工作,公开征求邮票的图案。后来考虑到邮票是国家发行的有价票证,既要防止伪造,还要有象征国家的权威性,所以采用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头像为邮票图案。
1840年5月1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枚邮票问世了。英国邮局出售的这种邮票,面值1便士,黑色。后来,集邮者将邮票的面值和颜色联系在一起,给它起了个“绰号”,叫“黑便士”。“黑便士”没有齿孔,出售时要用剪刀一枚枚地剪开。
具体如下:
1840年,罗兰·希尔向政府建议,发行一种价格便宜的邮资凭证,由寄信人购买后,贴在信封上,这样就不用收信人付邮费了。
英国政府采纳了罗兰·希尔的建议,于1840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价格只有一便士,由于是用黑色油墨印的,后人便将它命名为“黑便士”邮票。于是,只要贴上这一便士邮票,便可以寄一封信了。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的故事,罗兰·希尔也因此被誉为“邮票之父”。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来自英国,诞生于1840年,图案以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为图像,是一便士的面值,全部为黑色,大家统称为邮票为黑便士邮票,这第一枚邮票还有着一个典故,当时邮递员给一位姑娘送信时,姑娘看了一眼信就退回给了邮递员,邮递员以为姑娘付不出邮费就马上说要替她值钱,可还是被姑娘拒绝了,邮递员还奇怪的问这是为什么,给你送来的你为什么不读就要退回去呢?于是姑娘真实的说出其中的秘密,因为她已经跟寄信方协商好了在信封画出记号,只要看到这个记号就明白是平安无事,可以不用看信,也就不会付邮费,就因为这个故事,政府为了让大家通信畅通就把邮票的价格降到了一便士。
邮票来源于,英国的罗兰希尔,把信寄送给一位姑娘,姑娘看后拒收,因为姑娘已经在信封上做了按记,看到了内容,就不用付邮费了。
罗兰希尔,突发奇想,用邮票就可以,解决邮费的问题。从此中世界上就有了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他的出现,让世界文化上,又进了一大步。
以上全部就是关于世界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的详细介绍,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或希望获取更多世界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的资讯内容,欢迎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