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开源基金王霞——投资如长跑 需摒弃赚快钱理念
市场主题投资纷繁,保持内心定力是基金经理长期制胜的关键。拥有22年从业经验、历经三轮牛熊的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王霞对此深有体会——她深知投资如长跑,需耐住性子、摒弃赚快钱理念,方能坚守理性价值导向,将风险控制置于首位。
王霞认为,低估值策略结合基本面分析,不仅有助于控制投资风险,也在于其长期复利的价值和最终获得的“稳稳的幸福”。
“投资不应只盯短期暴利”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王霞拥有22年投研经验,淬炼出其对市场的清醒深刻认知。
基金热衷追逐短期热门赛道博取高收益,次年却常因回撤付出高昂代价的现象在公募行业屡见不鲜。这种行业现象促使她深刻认识到风险可控的重要性。历经三轮牛熊周期的考验,王霞在持仓策略中愈发注重基本面与估值的匹配分析,强调在高估值阶段及时兑现收益以规避风险。
王霞常被问为何不参与热门题材股。她强调,投资是长期过程,控制风险才是首要目标。行业发展呈周期性波动,在景气度高位时逐步兑现收益而非盲目长期持有,是策略关键;一旦产业趋势转向,股价大幅回调将冲击产品净值回撤控制。
“投资不应只盯着短期暴利,更要警惕潜在亏损风险。”王霞直言,早年踩过的坑让她深刻领悟到风控的重要性。历经多轮牛熊市考验,她逐渐形成以基本面为核心的价值投资体系,强调在高估值区间主动止盈。
“我希望通过挖掘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机会,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回报,为投资者带来‘稳稳的幸福’。投资本质上是与人性博弈的过程,需要克服贪婪心理,避免盲目追逐短期市场热点。长期复利效应的价值,远超多数投资者的认知范畴。”她强调。
关注低估值与科技成长
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王霞的重仓股虽以周期性行业为核心,但其研究视野已横向延伸至多个领域。回顾此前在南方基金的任职经历,她曾深耕商旅贸易行业研究,并先后担任房地产、金融地产等多行业首席研究员及研究组长,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了覆盖白酒、医药、科技、新能源等多赛道的多元化选股经验。
“投资需要开放心态,不会拘泥于低估值标签。”王霞强调,她更关注产业趋势信号的捕捉,尤其重视宏观经济对行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当捕捉到产业趋势释放高增长信号时,她的持仓组合也会展现弹性张力。
与此同时,王霞持续加强对新经济、新事物、新科技的学习和研究,她认为一些新经济领域正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任何事物都具有周期性质,这就意味着科技股、新经济也可以按照低估值的策略去实现重仓覆盖。
“首先要明确科技股的定义——科技股不等于题材股。”王霞指出,多数公司难以在科技竞争中持续存活和增长,真正的科技巨头需具备三大核心:强大的技术壁垒、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以及充沛现金流支撑的核心竞争力。她强调,科技领域的技术迭代与竞争格局更趋复杂,这使得科技股投资更需聚焦确定性的追踪与把握。
“稳中求进”是下半年主要策略
基于风险控制为先的原则和确定性选股策略,王霞在观察到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显著回暖后,下半年将采取审慎应对的策略,一方面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与风险信号,另一方面积极挖掘估值合理、产业趋势明确的结构性机会,力求在波动中把握确定性收益。
王霞分析指出,2021年至2024年9月前,港股市场经历了连续近四年的持续下行,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中的估值洼地。最近,港股市场累计涨幅已超越A股市场,其向上修复的弹性正获得市场更广泛的共识;尽管如此,当前港股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基于这一判断,她强调从中长期视角看,港股市场仍具备显著的配置价值,战略上应持续看好。
王霞分析称,近9个月来港股涨幅显著强于A股,AH溢价率快速收窄。但她强调,AH溢价指数并非衡量港股性价比的核心指标。从本质上看,港股走势主要由三大核心因素驱动: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进程、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及全球流动性变化,以及科技产业的变革趋势。
随着2025年半年报披露窗口临近,王霞判断,市场对盈利改善的关注度将升温,叠加地缘政治、中美关税等扰动,短期市场波动或阶段性放大,建议保持观察耐心。中长期仍看好低估值大金融与产业趋势向上的科技板块;中短期策略则聚焦稳定类红利资产及供需改善的顺周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