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资产管理恩学海:追求可持续的“一站式”投资解决方案
面对当前波动较大的权益市场以及低利率环境,单一资产或难以满足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将视角投向了多资产分散配置。
作为多资产投资领域的老牌机构,摩根资产管理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国内,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布局了可全球配置的FOF产品,并且通过全球化的市场洞察,持续引导投资者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理念。同时,摩根资产管理在全球定期发布《长期资本市场假设》等专业报告,在业内树立了资产配置实践标杆。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资产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资官恩学海对资产组合管理有着深刻的认知和丰富的实践。近期,恩学海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得益于全球投研资源整合,摩根资产管理能够实现全球实时的市场观点共享,为跨资产、跨市场投资带来巨大的投研赋能;同时,团队借鉴摩根资产管理海外经典大类资产配置框架,叠加完备的风险管理系统支持,力图打造多资产配置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恩学海,拥有超过29年的多资产投研经验,1994年至2017年就职于美国富达投资集团,曾领导富达401K投资计划产品及策略,过往管理富达全球多元资产等基金规模超1500亿元。1998年起担任专户投资经理,2003年起转任公募基金经理。2018年10月加入摩根资产管理(中国),现任资产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资官、基金经理。
三大维度检验组合管理能力
随着国内投资者认知逐步迭代,恩学海认为,国内市场或将逐步摆脱初级阶段买单一产品的资产管理逻辑;市场进入成熟阶段后,投资者能够意识到,通过买单品实现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是不可行的,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单品归根结底只是投资工具,而工具会变成投资组合的一部分,FOF及投顾或将承担起提供投资解决方案的角色。
恩学海坦言,由于国内市场单一资产的贝塔(市场整体收益)属性太强,国内投资者往往会忽略资产组合的效用,在不具备资产组合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单一资产的收益是难以持续的。
那么,如何检验一个投资团队的资产组合管理能力?恩学海提出了三个维度:一是看团队是否具备覆盖各大类资产的投研能力,包括是否有专门针对不同市场和资产类别的投研团队,这些团队的投研水平如何,以及整个投研体系是如何组织架构的;二是考察团队的核心投资框架,重点关注其动态资产配置的决策机制,投资框架背后的底层逻辑,以及在实践中能否严格执行这一框架;三是评估团队的风险管理能力,包括对风险事件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有效控制投资组合的跟踪误差。
“从这三个维度可以判断出一个多资产投资团队的成熟度与可持续性,而这恰恰是我们多资产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恩学海介绍,摩根资产管理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投研资源的覆盖,海外的投资决策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依靠全球平台支持,对各类资产进行评估。同时,多资产团队的投资框架主要基于宏观、估值、技术、基本面四个维度对各类资产形成判断,不是跟着市场消息走,而是严格执行投资框架形成投资决策。此外,团队也有非常完备的风险管理系统予以支持。
在恩学海看来,接受资产组合配置的投资理念,需要投资者的持续努力。他表示:“我国具备强大的自上而下体系,投资者也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设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通过合理有效的机制设计,可以让投资者逐步建立对资产组合配置的投资意识。”
全球资源整合发挥巨大效益
恩学海认为,摩根资产管理强大的全球投研资源整合能力,对于多资产投资是有巨大助益的。
恩学海介绍,摩根资产管理是一家纵向整合全球平台的外资独资资产管理机构。尤其是对多资产投资管理而言,要想覆盖全球多个市场、多种资产类别,离不开这样的纵向资源整合支持。
“我们国内的多资产团队每周都会和亚太团队以及全球团队进行市场观点共享,海内外有哪些最新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机制及时地双向验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最新的市场观点以及市场判断。”恩学海强调,这正是摩根资产管理的差异化优势所在。
比如两年前的硅谷银行危机,当时国内普遍认为硅谷银行破产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但摩根资产管理海外投研团队给出的明确回答是,美国每年有上百家银行倒闭,更不用说硅谷银行还被摩根大通收购,所以判断这只是一个独立事件,并不会形成所谓的系统性风险。
恩学海表示,正是海外投研团队的强大支持以及国内投研团队的高效沟通,能够让国内多资产团队第一时间掌握海外核心资产变化动态,在大大扩充信息来源的同时,形成相对准确的市场判断。
整体而言,摩根资产管理海内外的研究团队对于各主要市场以及资产类别的判断逻辑基本一致,但由于身处的位置不同,需要时间去消化和验证。
“比如,国内团队身处上海,对于港股市场的敏感度显著高于海外团队。但是,海外要想全盘接受国内团队对港股市场的判断,还需要看到更多的证据支撑,肯定没有国内团队来得快。”恩学海表示,“同样,我们对于美国市场AI发展情况的感知速度也不及海外团队,也需要消化的时间。目前,国内外对于各自市场AI技术的认知都要更加积极,但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海外投资者的确大幅提高了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认知,认知差正在迅速缩小。”
追求稳健的多资产配置方案
恩学海介绍,摩根资产管理的多资产配置并非简单遵循各类资产的历史表现,团队会基于长期资本市场假设,对未来10-15年的市场长期收益风险特征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对经济增长、企业盈利、分红水平等收益来源的剖析,前瞻制定战略配置思路。
“我们对各类资产的收益预期和相关性表现都做过测算,发现国内固收资产叠加海外权益资产对于降低整体波动、争取收益来说是比较有效的。因为国内经济周期和海外市场的相关性更低,分散收益与风险的有效性、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恩学海表示。
在具体选择投资产品的过程中,恩学海透露,国内固收资产的收益来源主要是票息,其更倾向于选择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债券型基金产品,并且结合团队对宏观周期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从久期、信用分析等方面调整组合配置。“比如,近年来债券型ETF等久期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我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关注。”恩学海表示。此外,他还十分看重基金管理人的平台支持能力。在他看来,大平台的固收产品的收益能力或更具备可持续性。
在权益资产的选择上,恩学海格外强调定量分析的重要作用:“虽然传统的面对面调研在国内被大量使用,卖方也有大量的资源支持,我们会一定程度地参与,但并不会过度依赖这种定性分析。FOF研究员通常难以通过面对面交流就全面了解基金经理的真实能力,这并不是一个经常能够挖掘到正向收益的路径,所以我们更多把它作为发现风险信号的观察窗口。”
全球风险偏好持续改善
站在当前时点,恩学海分享了摩根资产管理海内外投研团队对于市场的最新判断。
回顾二季度,从国内角度来看,恩学海认为,市场的调整更多是来自于情绪宣泄,团队并没有对国内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产生担忧。从海外角度来看,摩根资产管理海外投研团队同样给出了类似的判断,即对美国市场并无特别担忧。
对于国内市场下半年的走势,摩根资产管理投研团队认为,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中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国内政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家对市场也有了更足的底气和信心。目前,宏观政策在有节奏地推进,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状态,预计下半年随着海外影响因素逐步明晰,财政政策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在国内基本面逐渐企稳的过程中,恩学海认为,国内市场下行的估值假设已不复存在,国内资产估值也回归到了历史均值水平,但相对海外其他资产而言,依然处于较便宜的状态。
“整体来看,这一轮政策支持的有效性得到了资本市场认可,我们对国内市场的风险偏好整体持中性及偏多态度,可能会在这两个状态里择机定位。”对于下半年的风险因素,恩学海认为,不确定性依然来自关税博弈。目前,海外市场风险偏好仍处于历经关税冲击、地缘冲击后回归正常的状态,尚未有证据表明美国市场出现明显衰退的迹象。
在全球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财政政策持续加码的大环境下,恩学海判断,目前全球风险偏好是在持续改善的。在他看来,今年三季度大概率会看到美国通胀上升,美联储可能不会有市场想象的那么“慷慨”地采取大幅宽松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