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爆了!权威AI论坛召开 中外大咖重磅发声
3月29日下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核心论坛——“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召开。主办方特地挑选了一个最大的会场,但即便如此,现场还是人满为患,过道都站满了人。
与会的演讲嘉宾包括图灵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约瑟夫·斯发基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零一万物CEO李开复,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大海等国内外的人工智能界大咖。
中国在工业AI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在题为“迈向工业人工智能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有非常独特的国内市场,在工业AI方面占据非常领先的主导地位。”
约瑟夫·斯发基斯称,希望拥有坚实而广泛的工业基础和统一国内市场的中国能开发更加可靠的人工智能,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的需求,特别是向期待已久的自动驾驶系统的过渡。中国应当更加专注于每个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实现可靠和高效的特定领域的解决方案。
在约瑟夫·斯发基斯看来,中国应当制定自己的人工智能愿景,这个愿景应该和美国的愿景不同。
“中国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工业部门需要构建起越来越智能的产品和服务,如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城市、智能工厂和农场等。这使得中国能够在工业人工智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约瑟夫·斯发基斯表示。
具身大模型存在
不好用、不易用、不通用等问题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会上指出,当前,具身智能的发展遇到很多瓶颈,首先硬件依然不够成熟、成本比较高,阻碍了进入更多场景落地应用。
同时,具身数据的相对缺乏导致模型能力偏弱。在应用上,模型能力不足又导致落地困难,形成了具身智能发展的恶性循环。要破解这些挑战,需要每个环节都去突破。
“例如,本体公司需要不断降低硬件成本;数据方面需要多方共建,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生态;应用方面需要本体公司、模型公司和产业各方一起寻找最合适的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王仲远称。
在王仲远看来,当前具身大模型存在几个很明显的问题,即不好用、不易用、不通用。
“不好用”是指现在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没有到“ChatGPT时刻”,“不易用”是指部署具身大模型时和本体的适配难度比较高,“不通用”指的是一些具身模型只能在一种本体或同一品牌的本体上使用。这阻碍了更多的机器人公司和硬件公司享受大模型的赋能。
据王仲远介绍,智源研究院刚刚发布的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可实现跨场景多任务轻量化快速部署与跨本体协作,推动单机智能迈向群体智能。
大模型与智能体是一体两面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大海在演讲中表示,作为智能体研究的前沿探索者,面壁智能认为大模型与智能体(Agent)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大模型需要与环境进行交互、为人服务并进入生产环节时,就可以认为它已经具备了智能体的特性。在智能体能力的发挥中,基座大模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李大海看来,大模型与智能体的关系,如同西红柿就是番茄、马铃薯就是土豆一样,把大模型送去上班就是智能体。
“大家越来越能体会到,每当模型版本迎来重大更迭或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时,往往会吞没上一代模型所支撑的全部应用生态。当前的Agent智能体亦存在诸多短板——如规划能力不足、长期上下文记忆薄弱、长期任务表现不佳等通病,这使得目前的Agent智能体难以支撑稳定且持续的高效交互。”李大海表示。
目前,面壁智能端侧模型已成功在汽车、手机、具身智能、AIPC、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多个主流方向推进“就业”,逐步形成了繁荣的落地应用生态。据介绍,在本月看到的智能汽车销量TOP5榜单中,面壁智能的合作伙伴已占据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