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靴子落地” 新一轮增量政策奏响序章
财经5月8日讯(记者 李春晖市场期待已久的降准降息终于落地。昨日(7日央行公布了一揽子货币政策举措,其中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等。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揽子政策在当前外部挑战加剧、内需亟待提振的背景下,对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等将起到重要作用,释放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积极信号。展望未来,还将有增量政策“在路上”,国民经济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货币政策“十箭齐发”
分工明确、长短兼顾
此次央行发布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有三大类、共十项。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这些政策措施全面、明确而精准,具有较强的力度和针对性,传递出有力的政策信号。”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财经表示,一揽子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更好地扩大国内需求、应对外部冲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这三大类措施分工明确、针对性强,较好地兼顾了短中长期各方面需求,可谓“精锐尽出”。
“其中,以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数量型政策工具力度较大,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而价格型政策工具则是力度相对适中、留有余地。”连平分析称,一方面是前期政策下调成果还在消化过程中;另一方面,待美联储明确重启降息进程后,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相关利率工具还可以相机再发力。
最后,对于结构性政策工具,连平认为涉及面广,综合效应不容小觑。“十项措施中,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关的就占了六项,包括降低所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他表示,这六项政策覆盖了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中的诸多难点、痛点,其效用叠加起来将会非常可观。
降准降息“靴子落地”
自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以来,市场预期高涨。
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的会前预告里已经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都将出席,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去年“9.24”金融主题发布会,同样是“一行一局一会”负责人联袂参加,正是在这场发布会上央行宣布了降准降息。因此7日发布会召开前,市场已经“期待值拉满”。
果然“靴子落地”。7日发布会上,央行宣布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
降息方面,则是包括三个内容:一是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经过市场化的利率传导,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随之下行0.1个百分点。二是降低所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每年可节约银行资金成本大概150-200亿元,推动银行加力支持经济结构转型。三是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降准降息是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中的‘重头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当前时点宣布降准降息,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前对冲外部波动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未来还有增量政策“在路上”
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分析人士普遍认为,“5.7一揽子政策”只是新一轮增量政策的开始,未来还将有增量政策“在路上”。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此次一揽子货币政策首次将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0%,打破了市场理解的5%隐性下限。“未来全面降准的空间已释放至600BP,下调空间进一步打开。三季度50BP的降准仍有望落地,配合增量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连平也表示,从过去40余年的货币政策操作来看,央行已积累了灵活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经验。理论上存款准备金率似乎可以更低甚至降至接近0%的水平。如出于审慎考虑,留有一定“缓冲区”,可以将存准率维持在3%-5%区间。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至少还有2-2.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若内外形势需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增量政策工具仍会进一步丰富并陆续推出。“稳外贸专项再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仍有望出台,以重点支持相关外贸企业及其上下游重点企业,配合财政政策共同稳住外贸,并有效拉动基建投资扩张,形成托底效用。”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