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14.14万亿元,超预期!外贸数据逆势增长 我国经济彰显强大韧性

14.14万亿元,超预期!外贸数据逆势增长 我国经济彰显强大韧性

  海关总署今天(5月9日对外公布,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外贸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4月当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同心聚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4月份,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扩大、进口由降转增,展现出较强韧性。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4%

  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了2.4%的增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难得。前4个月外贸运行还有哪些特点和亮点?来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海关总署在5月9日11时准时对外发布了前4个月外贸数据,相信有不少人看到这个数据第一反应就是:大超预期!今年前3个月的时候,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1.3%,实现了平稳开局。进入4月以后,美方挑起关税大战,对于外贸企业是一个严峻考验,同时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大家担心4月份的进出口会受到严重影响,会出现负数。但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4月单月不仅没有变负,甚至还创造了月度历史同期次高。什么意思呢?就是历史以来单月进出口规模第二高的位置。数据公布后,记者特意到海关总署统计司做了一下对比分析,发现4月单月的外贸数据确实达到历史次高,历史最高是2024年12月,单月突破了4万亿元。而今年的4月份,进出口总值是3.84万亿元,增长5.6%,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长达到2.4%。

  4月,中国外贸逆风而行,交出了如此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展现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以超强的国际竞争力托举起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外贸进出口为什么表现好?简要地说,从出口商品来看,比如传统出口优势行业机电产品类,包括电动汽车等“新三样”持续增长;从贸易伙伴来看,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增长较快,随着我们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也促进了货物贸易的增长;还有最大的经营主体——民营企业继续发挥外贸稳增长主力军的作用。以上这些都是我国外贸的亮点,推动增长的关键。

  江苏南京:长三角外贸韧性足 展现强大经济活力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外贸的“压舱石”,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开放水平。外贸数据持续向好,具体情况怎么样?

  记者来到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正在将一个个集装箱装运到停靠的货轮上,这批集装箱装载的货物包括家用电器、蓄电池组件,即将出口到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可以说,这样繁忙的景象就是成为长三角地区港口的日常。就在前几天,装载有508辆国产汽车的“安吉24”轮,从南京港江盛滚装码头启航驶向墨西哥,这也是“南京—墨西哥” 滚装外贸航线的成功首航。此时此刻,这艘货轮已经到达连云港,再装上一批汽车后将直接前往墨西哥。这条航线的开通将为南京和沿江的车企提供更加高效的出口通道,今后,南京港对外出口车辆无需在其他港口中转,在这里就可以直接上船出口,预计可以为企业节省10%左右的成本。

  作为中国外贸的“压舱石”,长三角地区再次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开放水平。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区域进出口总值达到3.87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份“成绩单”可以用两个“新”来总结。第一个“新”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如今,中国制造的机器人正在加速走向世界,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工业机器人出口就占到全国同类商品的49.2%,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无论是家居类的扫地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还是工业级的焊接机器人、机械臂,长三角的产品已经能够覆盖全球多元的需求。第二个“新”是“新兴市场”的不断开拓。一季度,长三角外贸合作“朋友圈”持续拓展,对17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保持增长,其中对东盟的出口增速达到17.3%。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各种政策利好。比如,中国海关签发的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若南京一家工厂生产了一批空调要出口到越南,如果这家工厂能证明空调具备中国原产资格,就能申请证书。越南海关看到证书后,就会给这批空调“打折收税”,甚至免税。对方进口企业省了钱,商品价格更便宜,市场更大;同时企业也降低了外贸成本,实现了双赢。

  另外,作为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民营企业的成绩也非常亮眼。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长三角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达17.2万家,出口值占长三角出口总值比重达63.5%。不少民营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忙着“出海”,从新能源汽车到工业机器人,从生物医药到光伏储能,它们有的通过技术突破赢得国际订单,有的依托产业链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不管哪种方式,这些民营都在展现着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

  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具体再来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的分析。

  中国经济的韧性在2025年前四个月的外贸数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下,成绩的取得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展现了政策调控的精准性,也凸显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应变能力。4月,中国单月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次高,这也显示了中国外贸体系在应对贸易摩擦、供应链波动时的快速调整能力。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反映出中国外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等策略有效对冲了外部冲击,也说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升级,包括绿色低碳、智能化的产品广受关注,新产品、新技术也在密集的亮相。这是一种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转型,也增强了出口的竞争力。

  进口结构性优化体现了产业升级对高质量供给的需求,也是为经济长期增长在蓄力。市场多元化和政策支持是化解外部风险的重要推手,新兴市场已经成为增长引擎,“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等都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欧洲和南美等市场的拓展也抵消了美国市场下滑的影响。政策“组合拳”发力非常关键,各地各部门同心聚力应对外部冲击,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跨境物流保障等等政策协同发力,稳定了企业的信心,一系列稳外贸、稳经济的措施出台,包括像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为出口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物流成本持续下降,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内需与产业的升级是夯实增长基础的关键。在新动能的培育,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等领域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产业升级也是持续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制造业的韧性也在显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扩张是并存的,两重建设和设备更新等政策拉动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回升重要动力。应对外部挑战,我们的策略灵活有效。面对美国的无理关税,中国迅速反制并且保持出口增长,同时通过对话争取有利局面,企业自主应变能力也在加强。

  应该说,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仅体现在数据上的超预期,更在于是通过政策调控、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构筑系统性抗风险的能力。未来,随着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新智生产力培育提速,中国经济也有望在复杂环境中持续展现韧性,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