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告别“旱涝保收” 业绩比较基准成硬标尺
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案》的推出,将业绩比较基准真正转化为约束投资行为、衡量产品表现、定义基金定位的重要标尺。这一“业绩基准为锚”的新思路,有望促使基金投资回归本源,进一步优化行业投资与产品生态
近日出台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强化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长期以来,在以全市场排名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下,公募行业对业绩比较基准缺乏足够重视,并暴露出一些困扰市场的弊端。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案》的推出,将业绩比较基准真正转化为约束投资行为、衡量产品表现、定义基金定位的重要标尺。这一“以业绩基准为锚”的新思路,有望促使基金投资回归本源,进一步优化行业投资与产品生态。
以业绩基准为锚:公募基础制度增加新支柱
“据我们了解,由于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更看重全市场排名,因此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金融从业者,长期以来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关注度一直不高。”上海某公募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种机制可能导致基金经理在特定市场风格中因排名压力而出现风格漂移,甚至导致出现行业集中性配置的“抱团现象”。
从过往数据来看,公募基金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表现不太理想。数据显示,在有可比数据的4243只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中(按基金主代码统计),截至5月9日,近1年有2532只基金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其中有947只基金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10个百分点;近3年时间维度的表现更是不佳,有2966只基金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有1980只,比例接近一半。
在此背景下,《方案》提出,要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
同时,《方案》还提到,对3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3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此次《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形成的‘基准为锚’思路是我国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基金评价业务负责人胡立峰认为,自1998年以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逐步建立起以“组合投资、强制托管、信息披露、逐日估值”为基础制度的四大支柱。以此次《方案》的出台为契机,行业新增“基准为锚”第五个支柱,行业发展基础日益稳固。
南方基金总经理杨小松认为,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基础资产市场波动等背景下,部分基金的中长期业绩不及预期或者投资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存在偏离,导致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不理想,《方案》的出台将消除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标志着继前期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后,行业在产品供给侧的又一次深度优化。
货要对板: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方案》的出台,将业绩比较基准这一标尺的重要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引发业内热议。
“《方案》发布后,我们公司上上下下快速进行了学习,加班研究政策导向以及方案细化的方向,以尽快指导具体工作。”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说。
近年来,基金公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0只基金公告修改业绩比较基准,是去年同期的2.6倍,富荣基金、中银基金、摩根基金等旗下均有基金修改了业绩比较基准。
格上基金研究员焦冰认为,此前基金之所以频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其一,部分基金因投资范围或策略调整,须匹配更精准的业绩比较基准;其二,部分机构投资者偏好风格稳定的工具型产品,基金公司通过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来吸引这类资金。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过往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较为随意,缺乏行业标准,主动权益类基金对跟踪误差普遍不太在乎,这也导致出现许多“挂羊头卖狗肉”的风格漂移产品。未来,基金公司在设置业绩比较基准时,如何令基准显得更为合理、具有可比性,真正实现“货要对板”,值得业内深入探讨。
上海某公募机构也认为,业绩比较基准需要完善制定与调整的机制,且需要投资端、产品端、销售端、合规风控端以及监管方面的共同确认,从而起到约束和考评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和投资业绩的作用,进一步减少投资上的风格漂移。
焦冰认为,未来业内应披露业绩比较基准的选择逻辑以及偏离原因。同时,他预计,未来更多基金或采用“Smart Beta(聪明贝塔)”指数作为衡量业绩的标尺,比如中证A500指数或某些行业主题指数,以更贴合投资策略,并平滑超额收益的曲线。
未来,追求明星基金经理及短期“出圈”产品的情况有望淡化。中庚基金认为,规范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将提高投资者找到长期绩优基金的可能性。在产品发行上,未来基金公司将更加贴近业绩比较基准。同时,公司将对标《方案》的要求,优化基金经理考核方案,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行业变革:优化投资与产品生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在业绩比较基准上的引导性改革,将对公募行业的投研及产品生态产生较大影响。
最直观感受到变化的或是基金经理。改革之后,其考核压力会加大,而且投资方法论也可能面临调整,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将被进一步强化。
焦冰预测,未来基金经理会降低行业投资的集中度,以避免因单一板块波动导致业绩大幅偏离基准。同时,在行业研究和个股挖掘方面,也对基金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基金经理须同时具备业绩基准的跟踪能力和超额收益的创造能力。
从产品变化的层面来看,焦冰认为,在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后,基金会更严格地匹配业绩比较基准,因此主动管理的空间或被压缩,不排除投资同质化的可能。随着基金投资范围与策略变得更为透明,ETF等被动型基金和风格稳定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