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160家险企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险企偿付能力整体向好

160家险企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险企偿付能力整体向好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房文彬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75家寿险公司和85家财险公司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15家风险综合评级为AAA,比上季度增加8家;5家偿付能力不达标,比上季度减少2家;3家采取行动化解风险,摘下了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帽子。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期利率中枢下行是大趋势,保险机构要重视保险主业盈利的重要性。随着资本约束机制加强,保险公司应从规模控制、结构调整、产品定价、资负匹配等方面优化精细化水平,并通过提升SARMRA评分等手段缓解偿付能力压力。多管齐下补充资本仍是当务之急,预期行业会持续通过资本补充债和永续债等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

  15家“3A”3家“摘帽”

  整体来看,险企偿付能力呈向好态势。其中,在公布评级的85家财险公司中,6家得AAA,比上季度增加3家,分别为广东能源自保、英大财险、美亚财险;公布评级的74家寿险公司中,9家得AAA,比上季度增加5家,分别为中国人寿寿险、友邦人寿、中英人寿、中意人寿、同方全球人寿。

  “风险小”的AA类、A类分别有26家、15家,“风险较小”的B类有98家,“风险较大”的C类有5家,“风险严重”的D类尚无。

  同时,有3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提升至B类及以上,成功摆脱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困境。

  寿险公司方面,北大方正人寿、三峡人寿风险综合评级在2024年二季度从D类上升为C类后,四季度进一步上升为B类。财险公司方面,珠峰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从2024年三季度C类上升为四季度B类。

  北大方正人寿表示,公司根据监管规则对风险综合评级各大类风险和子类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关于可资本化风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将继续加强偿付能力充足率管理并提升资本质量。关于难以资本化风险,公司分解指标管理职责,加强管控和自评估,持续改进和提升指标状况,积极整改薄弱指标,定期追踪改善情况。

  三峡人寿表示,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战略风险,当前正持续推进第二轮增资和业务恢复等工作,多措并举改善风险状况。一是对标监管意见,结合2024年度SARMRA自评情况,继续推进整改落地。二是做好一季度风险监测和监管评级指标数据收集报送,开展有效监测、预警、分析及报告,动态梳理风险点,对存在较大负向偏离的指标组织整改。三是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缩小战略风险敞口。

  珠峰财险表示,按照此前风险综合评级分析情况,继续落实整改措施。随着增资扩股工作落地,公司可资本化风险有效降低。难以资本化风险方面,重点着力改进相对薄弱的战略风险、操作风险两方面,集中力量整改保险业务线操作风险和其他业务线操作风险。

  未达标公司积极整改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包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3个有机联系的指标。

  在已披露报告的160家保险公司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不过,仍有1家寿险公司和4家财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偿付能力未达标。

  具体来看,寿险公司方面,华汇人寿风险综合评级已连续12个季度被评为C类。华汇人寿解释称,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尚未完成,监管部门于2022年一季度将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B类变为C类。通过对主要风险情况的分析,目前公司偿付能力充足,资产流动性较好,偿付能力风险(除公司治理相关风险外处于较低且可控状态。

  财险公司方面,亚太财险为新增不达标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从B类下滑至C类。对于评级下调原因,亚太财险表示,主要受股东股权、公司治理等方面影响。下一步,将从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深入解读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工作要求,通过加强条线沟通,确保数据准确性、合规性和完整性,并按规定上报相关数据。二是对波动异常的指标进行回溯分析,明确成因并完善,不断夯实经营基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华安财险2024年三季度、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C类,主要在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存在一定风险。2025年,公司将围绕“四新三理”和“三个导向”,持续提升风控服务能力,随着经营持续改善、偿付能力稳步提升,风险综合评级相关风险因素预计会逐步得到化解。

  安华农险透露,公司2024年三季度及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结果均为C类,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根据监管要求,公司正积极推进有关整改工作,已取得实质进展。

  前海财险2024年二、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C类,四季度评级情况尚未披露。前海财险表示,公司已就前两个报告期风险综合评级数据信息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主要失分点和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落实整改。

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