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神经纤维瘤病关爱日”NF专家团队义诊 50名患者获“专项基金项目”资助
财经5月15日讯 每年的5月17日为“世界神经纤维瘤病(NF关爱日”。
日前,由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主办,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深圳市泡泡家园神经纤维瘤病关爱中心协办,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支持的“世界神经纤维瘤病关爱日”暨大型义诊活动在京举行。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的神经外科、骨科、皮肤科、整形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内科、眼科7个科室的14名医生组成了NF专家团队,为138名患者、312人次提供了一对一“零”距离专业诊疗服务。并为经济困难患者提供了免费基因检测、CT和核磁等检查项目。
NF1占神经纤维瘤患者的96%
资料显示,神经纤维瘤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遗传性肿瘤,临床上分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和神经鞘膜瘤病(SWN。其中,NF1占该病患者的96%,约30%至50%的患者会发展为丛状神经纤维瘤,导致疼痛、毁容甚至恶变。
“NF1患者终生癌症风险较一般人群显著增加,丛状神经纤维瘤(PN存在恶变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的终生风险且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不超过50%,是引起NF1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NF1尚无治愈的手段,患者需针对相关症状终生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靶向药物治疗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吴浩教授介绍了NF1的病因表现、治疗现状与若干案例,并为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同步了目前正积极探索的CART免疫疗法与TIL免疫疗法的工作计划。他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攻克这一疾病,让罕见病不再罕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曹隽教授分享了NF1在儿童骨科的疾病表现和治疗原则,并突出强调了4个要点:明确诊断规范诊疗、多学科诊疗体系、早期干预、精准医疗。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林志淼教授讲解了Ⅰ型神经纤维瘤的皮肤受累概述、治疗进展及全病程管理,强调了诊-疗-访三位一体的诊疗路径,需要对NF1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和随访。
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肿瘤康复科刘涵教授则聚焦《神经纤维瘤病的全程管理和治疗展望》。她分享了NF1的疾病介绍和NF1-PN 的诊疗现状,为优化神经纤维瘤的疾病管理,NF1患者需每年定期随访,应对残留病变再生长或新病变发生等现象高度重视,若引起新的明显畸形或功能障碍,应考虑再次干预。
50余名患者获得“神经纤维瘤专项基金项目”救助
当天,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为109名患者提供了救助政策咨询服务,并发放“神经纤维瘤专项基金”救助手册300余册。
据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神经纤维瘤专项基金负责人张建俊介绍,在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家医院就诊患者均可向基金会提出申请。
据了解,去年7月底,由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主办,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协办的“神经纤维瘤专项基金项目”正式启动。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50名患者提供资助。
“目前有156人提出申请,已经资助了50人。我们也在积极扩大定点合作医院。”据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刘正琛介绍,患者年龄在40周岁以下、家庭人均年收入为6万元以下,并且在项目定点医院进行神经纤维瘤病诊治。自2024年1月1日起患者在项目定点医院治疗神经纤维瘤病费用的自付费(排除商保和医保部分超过4万元(含;对于低保等民政认定的经济困难患者,自付费(排除商保和医保部分超过2万元(含即可申请。
据介绍,来自低保家庭的,将资助自费部分的80%;家庭人均年收入6万以下的,将资助自费部分的50%。
今年8岁的小乙,出生不久,就被发现身上出现了逐渐增多的咖啡斑和莫名鼓起的肿块。随着年龄增长,瘤体在她体内肆意蔓延,压迫着神经,曾经灵动的双腿变得不听使唤,走路时摇摇晃晃。在无数次的打听、奔波后,家人带着最后的希望找到了吴浩教授。在对小乙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后,吴浩教授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随后,一家人开始四处借钱,但离所需的手术费用还差得很远。最终,他们向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神经纤维瘤专项基金项目”提交了救助申请并通过了资质申请,获得了该项目的最高资助额度五万元。
“目前这个1000万只是启动阶段,我们看到确实取得了一个特别好的成果。被资助的患者纷纷写来感谢信、送锦旗。”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院长徐仲煌教授表示,该专项基金除了400-500万用于对患者进行资助,还将拿出300万用于对医学研究的支持。
据悉,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近日召开了评选会,最后遴选出8个科研项目,第一档两个项目预计资助60万;第二档三个项目预计资助40万;第三档三个项目预计资助20万。“这里面既有药物研究、也有CAR-T、TILS研究,还有一些更基础的研究。”刘正琛表示。
据了解,由民间组织自主发起的向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的“专项基金”,目前国内还是第一家。“我们鼓励年轻学者们做科研,但终点一定不是简单的发表文章、获奖,最终要实现转化、产出、落地。”徐仲煌教授表示,未来将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到“专项基金”里,鼓励更多的人进行科研,产出更多的产品。未来也会更加完善“专项基金”监督机制,为年轻学者们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
5月11日恰逢母亲节,本次义诊还特别策划了公益展览及母亲节主题活动。主办方为前来参加义诊的母亲们送上了300余支康乃馨。
活动现场还同步展出了一个特别的画展与摄影展,展品均来自小患者的童心画作、以及神经纤维瘤专项基金救助及漫游活动的患儿故事组成。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