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施策持续推进城市更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应建立精准评估、精细设计、精心运维的工作新思维。
应通过城市体检精准发现问题需求。《意见》提出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城市体检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强化结果运用,系统梳理问题短板,分类形成问题清单,提出城市更新对策举措。
应以精细设计挖掘和激发存量空间多元价值。《意见》提出强化城市设计对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的引导作用,明确房屋、小区、社区、城区、城市等不同尺度的设计管理要求。需对应存量空间特点,发挥城市设计对城市更新的精细化引导作用,通过以人为核心、以空间增值为导向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方法,实现空间—功能—价值的精准适配。
应坚持精心运维,形成长期持续收益。《意见》提出建立健全适应城市更新的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机制。坚持运营前置,面向不同人群需求打造多功能复合空间和业态场景,如面向社区居民需求,积极拓展提升社区民生经济业态;面向消费提质需求,构建多元消费新场景、新业态;面向产业升级需求,打造与新经济相匹配的城市产业空间,同时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长效运营。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应把握重点任务,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推动更新实践。
《意见》提出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8项城市更新主要任务。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切,持续推进既有建筑、老旧小区、完整社区等住宅住区的更新改造。通过推动既有建筑、老旧小区、完整社区等住宅住区的更新改造,加快建设更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住宅,补齐养老、托育、停车等服务设施短板,不仅可以打造人民群众需要的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让人们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还可以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成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二是要特别关注老旧街区、老旧厂区的更新提质,激发经济新动能。一方面,它是塑造新场景、拉动消费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推动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功能转换、业态升级,营造差异化、沉浸式、体验式的场景,可以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新型消费空间;另一方面,老旧街区、厂区也是城市产业培育的肥沃土壤,通过将废弃老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将老旧街区升级为创新街区,能够吸引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入驻,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要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筑牢城市安全发展底线,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通过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推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有利于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也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要强化文化赋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路径,在更新中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有机结合,同时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元素创造性转化,与文化艺术、文旅体验等相互融合,将文化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意见》的印发为新时期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将产生更多更丰富的城市更新实践,不断推动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篇章。
(作者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