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各路资本争相入局 掘金万亿元规模银发经济新蓝海

各路资本争相入局 掘金万亿元规模银发经济新蓝海

  2024年被业内称为“银发经济”元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发展银发经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银发经济不仅包括“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还包括“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业界普遍认为,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已经具备清晰、稳定的成长逻辑和行业红利。同时,一批上市公司也早早谋划布局,拓展银发经济新赛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战略,如何挖掘银发经济新蓝海?金融如何助力“老有所依”?针对上述问题,《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多家养老机构,收集多位业内专家和上市公司的真实反馈,试图从中找寻答案。

  市场潜力巨大

  供给端需加速扩容提质

  发展银发经济,既关乎民生需求,更孕育发展机遇,是重要的产业抓手。一方面,基础性服务行业需解决养老急难愁盼问题,包括老年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体服务、农村养老服务等,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另一方面,银发经济聚焦多样化需求,有助于培育潜力产业。目前,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在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产品、养老金融、旅游服务、适老化改造等产业均有所布局。

  而银发经济覆盖领域的多元化和规模化更使其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人口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祖铨此前表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处在加快发展阶段,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约为6%。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同期GDP比重约为10%。事实上,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银发经济的巨大市场潜力,也凸显了当前社会对高质量养老服务与产品的迫切需求。

  从需求侧来看,银发经济的需求呈现大规模、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随着“60后”群体进入退休阶段,该群体收入水平更高、寿命更长,受教育水平更高、健康意识更强、生活预期更丰富,对高品质、智能化养老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和产品供给尚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市场缺口明显。

  从供给侧来看,政策支持下养老服务供给提升、新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升级。目前养老设施、养老服务、老年用品、智慧健康、文化旅游、养老金融等领域产业已有序发展,但整体规模质量水平有待提高,更多潜力产业亟须培育和发展。以老年用品制造行业为例,轮椅、助听器、老花镜等产品早已推出,但整体市场仍面临产品种类单一、功能不足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银发经济也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例如,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不仅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智能矫形器与助行器等新型康复辅助器具也逐渐进入市场。

  龙头企业率先入局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面对银发经济的广阔市场,各路资本纷纷入局,以房企、险企为代表的养老产业链龙头企业尤为积极。房企利用其土地资源和开发经验,涉足养老地产领域,开发集居住、医疗、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社区。例如,万科养老业务已布局全国13个城市,共储备带床项目40余个,可提供养老床位10000张以上。

  险企则通过提供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金融产品,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同时,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投资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例如,大家保险集团旗下“大家的家”已在全国布局17个城心医养社区,在杭州、北戴河、三亚等地布局多个旅居疗养社区。

  养老机构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医疗器械、康复设备制造、适老化家居、旅游服务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例如,养老机构采购智能防走失器、电动轮椅、遥控折叠床、恒温花洒、清洁机器人、血氧仪、无甲醛地板等产品,也带动了医疗设备、康复器具、适老化家居、智能建筑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养老产业链的丰富和完善。

  业内普遍认为,在养老跨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更多细分领域龙头将不断涌现。“上市公司作为产业的先行军,在资源、资本、资金实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其对细分产业盈利性要求更高,对探索业务第二发展曲线动力更足。”和君康养事业部养老金融研究员秦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上市公司加速布局,细分赛道将迎来更充分的竞争,银发经济供给端进一步提质升级,有望更好地满足现阶段老年群体的需求。

  项目回报周期长

  比拼运营能力成关键

  记者调研发现,养老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以养老机构为例,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加盟企业新开大量养老机构,一线城市的养老机构已经趋于饱和。而从二三线城市来看,养老机构仍处于扩张阶段,但也存在市场和需求错位的现象。居民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对养老机构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同时,中高端的养老机构收费较高,对消费者来说也有一定的门槛。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二三线城市的多数运营方普遍面临盈利难题,不少机构还处于亏本经营状态。若仅以经济收益衡量,养老机构需要运营数年之久,才有盈利的可能。从业者反馈的一个共识是,承办养老机构属于前期投入较大、入住老人不多、短期难见效益的项目。

  此外,行业发展也面临市场低价竞争、床位迅速扩张、抢占政策补贴、争抢长辈客户、撬挖护理人员等挑战,供需不匹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须解决。

  对于房企、险企来说,挑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长租公寓和养老地产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盈利难度大;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比拼服务能力成为关键,如何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各家企业如何破局?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以往房企、险企在土地成本较高以及资金回笼周期较长等因素制约下,“重销售轻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的养老机构项目更加关注服务环节的轻资产运营,快速实现品牌和运营模式的输出,拓宽盈利渠道。

  存量养老机构已经在谋划新的业务发力点。“养老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养老产业的核心还是高质量的服务。”远洋集团旗下康养品牌椿萱茂副总经理陈思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尝试两个新的方向,一是委托运营,将远洋集团多年的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运营的经验复制给其他入局养老产业的公司;二是拓展居家养老业务,研发互联网 居家健康养老产品,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健康指导以及线下的上门服务。

  智慧养老理念深入到养老服务体系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化、高效化的养老服务。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养老机构都设立了智慧化客户管理系统,数字化管控让流程实现透明化。大家保险旗下养老品牌“大家的家”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大家的家”城心医养推出客户体验管理系统,将社区长者生活形成179项细分指标、611个长者标签字段,用可视化展示形式完成信息收集与反馈,让管理和服务人员能够更精准识别长者需求。

  适老化产品也逐步落地,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记者实地走访时看到,在北京万科通州随园养老中心,全园采用无障碍设计,不受天气和装修布局影响,老年人走出房间可无障碍通往园区各处,降低跌倒磕碰风险。在椿萱茂(北京青塔)老年公寓,回形走廊的设计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在夜间重复行走时迷路的风险。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也因其专业运营优势和政策扶持吸引着诸多养老群体。北京万科通州随园养老中心是公建民营的示范项目代表。“开放试运营不久,北京万科通州随园养老中心预订量就超100套房,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养老中心的入住率会迅速提升。”该养老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畅通投融资渠道

  精准支持银发经济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长远来看,银发经济仍是一片蓝海。一方面,资本正在全方位助力企业运营。一级市场上,不少地方推出产业基金、专项债等政策工具,来刺激市场投入和社会投资。二级市场上,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积极布局银发经济领域。

  “资本是企业实现高速增长与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更是长周期、微利性产业保持向上增长的关键动力。”秦婧表示,随着今年养老设施项目被纳入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范畴,将为重资产布局养老社区的上市公司提供退出通道。

  另一方面,银发经济市场需求庞大,有望厚积薄发。“长期来看,养老服务、老年健康相关消费品、养老医护设备等均是银发经济中的潜力产业,不同商业模式的产业应该依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有效借助相匹配的资本类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文咨询养老产业分析师高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比如,老年健康消费品和养老医护设备产业可借力市场化股权投资机构实现创新和商业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畅通投融资渠道、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是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表示,需畅通多元化养老产业投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养老产业,同时加强社会参与,多渠道融合社会资本。

  金融机构也在探索适合养老产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正在助力银发经济,如相关金融机构开发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金融机构可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通过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完善法规制度等措施,可以为养老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养老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