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再发特别国债支持补充资本 财政力挺银行为哪般?

再发特别国债支持补充资本 财政力挺银行为哪般?

  时隔二十余年,财政部将再次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业内人士表示,以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不仅能够增强大型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信贷投放能力,增强金融稳定性和市场信心,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国债使用效率。

  此轮注资背景已较1998年那轮注资发生改变,预计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将较大,期限也会更加丰富。专家认为,此轮注资成功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将在基建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此轮注资将根据“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业内人士预计,注资落地顺序或视各家银行自身资本需求、内部流程与外部审批进程而定。从数据来看,在六家银行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要求较近。

  启动资本补充工作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日前,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此举意味着,继1998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国有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后,该项工具被再次启用。

  据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该项工作已经启动。目前,财政部正在等待各家银行提交资本补充具体方案。

  回顾历史,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已有成功经验。

  1998年财政部面向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定向发行30年期2700亿元特别国债,所筹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四家银行的资本金。该笔债券将于2028年到期。根据四家银行的风险资产、资本净额、贷款呆账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承购850亿元、933亿元、425亿元、492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在特别国债注资叠加不良资产剥离背景下,国有四大行资本充足率有了明显提升,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下降,为下一步商业化发展和改革奠定了基础。时隔二十余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将再次获得来自特别国债的注资。然而,注资环境与彼时大不相同。

  “特别国债具有国家信用背书,融资成本低,期限一般较长,规模较大,作为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较为理想。”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记者,因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此轮特别国债注资大型商业银行与1998年的那轮存在不少差异。

  周茂华认为,此次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将较大,国债期限也会更加丰富。其补充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可助力国有大行资产规模稳定增长,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注资大型商业银行,更多的是推动国有大行支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等。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告诉记者:“相较1998年为了帮助国有大行化解资产质量危机、推动国有大行改革的注资目的,此轮注资是为了帮助国有大行提升自身资本实力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助于缓解国有大行因净息差收窄、以量补价所带来的资本压力,也有助于帮助国有大行的核心资本水平向国际一流银行靠近、提升国际竞争力。”

  为何选择外源性渠道

  对于银行而言,补充资本的主要方式包括内部积累和外部融资两个渠道,核心一级资本无法通过资本债券来补充,仅能通过内生利润或外部权益融资进行补充。

  任涛表示,在盈利能力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往往会选择通过内部利润留存的方式补充资本,这样既可以避免股权结构被稀释,也可以避免对市场产生冲击,程序上也更为简单。而在市场行情总体向好以及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冲击时,通过配股、定增、发债等外部渠道来补充资本会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选择。

  从数据上看,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均满足监管要求,为何会选择通过外源性渠道补充资本?

  “在不依赖外部融资的情况下,国有大行通过利润留存,基本能满足自身发展所带来的资本需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记者,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通过注资来进一步夯实银行资本基础具有必要性。在经济结构转型、净息差收窄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盈利承压,给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带来一定限制。

  曾刚认为,在外源性融资方面,银行可以通过IPO以及后续的增发、配股等方式,利用资本市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就当下的情形,这些路径遇到两方面阻碍:一方面,资本市场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大行进行大规模再融资不利于市场稳定;另一方面,银行股整体估值偏低,多数市净率低于1,按照二级市场价格进行增发或配股,均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此背景下,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对国有大型银行进行注资,不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再融资压力,而且有助于资本市场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有大行的估值水平,对银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在金融持续让利实体经济、银行业利润增速下降、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的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及时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注资,不仅有助于其自身可持续经营,也有助于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让大型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减费让利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需要统筹内外部渠道充实资本。经研究,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注资节奏不同步

  业内人士认为,更强的资本水平将提升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空间。据中金公司研报测算,银行的杠杆率(总资产/股东权益为14倍,理论上1万亿元的注资能够撬动14万亿元的长期总资产投放,银行注资后的主要发力方向将是基建贷款、普惠小微贷款、高技术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等。

  中金公司认为,一轮有效的注资至少需要缓解银行2年至5年的资本压力。因此,假设注资提升国有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5个百分点,缓解银行资本压力2年,需要注资规模为0.5万亿元;假设注资提升国有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个百分点,缓解银行资本压力5年,需要注资规模为1.1万亿元。

  在落地节奏方面,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考虑到监管政策发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等因素,在履行完相关程序后,预计注资落地速度会比较快。根据“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各家银行注资在落地节奏上不会同步,需要视银行自身资本需求、内部流程与外部审批进程而定。

  根据各家银行2024年半年报,截至2024年半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4%、11.13%、12.03%、14.01%、9.28%、10.30%。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距离监管要求较近。

  从长远来看,业内人士表示,在接受注资的同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需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风险、资本和收益的动态平衡。为了保持银行资本的有效内生补充和稳定的分红比例,银行有必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更加匹配实体经济需求,平衡净息差与资产增速。

  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而言,本轮注资或对其分红水平有所影响,但总体而言程度可控。“如果银行在更强的资本实力基础上促进实体经济改善、降低银行信用成本,对于每股分红的摊薄效应将有限。长期来看,国有大行凭借对股东的较好回报,能够继续保持高股息投资标的的特征。”一位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