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推进再保险国际化进程

推进再保险国际化进程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合理运用再保险分散风险;推动再保险公司加大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力度。近日,2024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等单位联合主办,以“全球合作 开放共赢”为主题,共同探讨再保险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再保险中心加快建设

  今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随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正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市场,为我国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全球风险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再保董事长和春雷表示,再保险天然具有国际化属性,在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国家赋予的战略机遇、再保险中心的加速建设以及公司国际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国再保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中国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军、排头兵。

  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规划,对于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前8个月,保险业已累计赔付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10月23日,中再产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成为首批入驻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专业再保险机构。中再产险总经理王忠曜表示,中再产险将协同境内外机构开展再保险交易,积极推动和参与业务规则、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助力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

  据王忠曜介绍,中再产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在获得批准设立后将加快推进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配合开展统一登记,助力再保险信息集成。中再产险将加快推进与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的系统对接工作,并按照监管部门的统一要求,开展再保险交易信息登记。二是稳步开展业务交易,助力业务交易中心建设。中再产险将加强已有的北京、新加坡、伦敦三大国际业务平台与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的协同联动,共同推动境内外再保险交易。三是参与交易标准制定,推动再保险标准化建设。中再产险将发挥在再保险市场长期经营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在操作流程、数据交互、账务结算等环节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再保险交易标准,加快再保险标准化建设。

  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从国际经验来看,巨灾保险是应对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一个重要工具。2022年“伊恩”飓风和2011年日本“311”地震灾害中,保险业分别赔付了约600亿美元和350亿美元。巨灾造成的巨大损失仅靠巨灾保险并不能完全分散风险,往往需要再保险进一步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金融监管总局指导行业通过相关保险业务发挥应对灾害作用,为建立健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积累经验。今年9月份,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海南文昌和广东徐闻,这也是数十年来登陆我国最强的秋台风。保险业克服通信、电力、供水受损等困难,主动作为,首次出台了行业台风灾害的理赔指引,做到尽赔快赔预赔。截至9月26日,接报案9.8万件,已赔和预赔24亿元,较好地支持了风险减量和灾后重建。

  再保险在全力支持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完善巨灾保险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巨灾保险保障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春雷介绍,近年来中国再保积极推动发行巨灾债券,持续迭代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灾模型。不断强化再保险功能作用,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全面服务风险减量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10月23日,中国洪涝巨灾模型2.0商业版在2024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主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洪涝巨灾模型2.0突破了多项前沿技术,生成能够反映中国季风气候特征的万年降水随机事件集,搭建多类型、多尺度洪涝模型算法库,采用高通量计算框架,实现洪涝保险损失更为全面、快速、精准的量化评估。模型已通过权威专家专业评审,具备了可商业化应用的条件。

  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0年,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从事“一带一路”风险管理的行业平台。中再产险担任共同体管理机构,共同体汇集了23家成员公司力量,已累计为中国海外利益特殊风险提供了近1500亿元的风险保障,逐渐建立和巩固了在特殊风险领域的再保险首席地位。2024年,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成功推动了承保险种扩容至绿色项目工程险,为中资海外最大海上风电项目提供再保险支持,该项工作入选服贸会绿色发展实践案例。2024年,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承保项目57个,同比增长43%;保障境外资产规模741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保费收入2577万元。

  中再产险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与政策性保险公司合作,保障出口企业的贸易信用风险和海外投资风险。2024年前三季度,已服务保障21.9万家出口企业。此外,中再产险大力支持出口货物贸易。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为中欧班列1万余班列、超100万标准箱跨境贸易货物提供近470亿元风险保障;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提供超40亿元风险保障。

  王忠曜介绍,中再产险自成立以来积极拓展境外财产再保险业务,2018年中国再保收购英国桥社集团,成为当时中国保险业最大的海外并购,逐步形成了伦敦、北京、新加坡三大国际业务平台,与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合作伙伴保持业务往来,2023年境外财产再保险及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超过230亿元人民币,2024年前三季度,境外财产再保险及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超过220亿元人民币,增速超过15%。公司不断推进境外业务组合的多元化,不仅深度参与国际财产再保险业务,而且在能源险、水险、航空险、政治暴力险等特险领域以及网络保险等新兴险种上也有参与。

  10月29日,中国核保险共同体(以下简称“中国核共体”年会在北京举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再产险担任中国核共体执行机构,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落地“再保 科技 服务”模式,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中国核共体参与了法国、英国、瑞典、韩国、阿联酋、南非等13个有核电国家的30余座核电厂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的核电厂现场风险检验服务,学习国际成熟核保险风险减量管理技术,并将相关技术运用在国内核电厂重大改造中。2023年为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等国内大型核电站的改造工作提供风险改进建议。此外,中国核共体发挥保险人专业优势,制定《核保险消防风险评估指引》中英文版等一系列行业标准,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国内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既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中再产险充分发挥再保险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独特优势,积极将国际成熟管理经验和产品服务引入国内,反哺国内市场,推动国内再保险业发展。2023年,全球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规模超过130亿美元,而国内网络安全保险仅有不到3亿元人民币,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再产险从桥社集团引进网络安全保险成熟管理经验、保险产品和承保技术,结合本土经验,自主开发了网络安全保险综合条款,目前已成为业内的标准条款,成功落地了上海小微普惠网安保险、朝阳园专属中小型网络安全保险等一系列保险产品,形成了网络安全保险的再保险解决方案。

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