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带火新保险 精准定价难题待解
无人机送外卖、打“飞的”出行……科幻小说里描写的“天空之城”,正在一些地方变为现实。过去一年,低空经济持续发展,各种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将达3.5万亿元。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产业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低空经济保险备受关注。多家保险公司已布局相关业务,推出相关保险产品。但是作为刚刚“破土而出”的业务领域,低空经济保险面临基础数据不足、风险评估与定价难等挑战。业内人士建议,保险公司应加强与低空经济企业的沟通合作、数据共享,针对低空经济发展需求开发相关保险产品。
保险保障需求多样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年也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
低空经济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武汉等地先后发布相关政策,竞逐“天空之城”。部分地区还专门筹划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面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潜在风险,如何提供有效保障同样备受关注。2024年1月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以及使用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非经营性飞行活动,应当依法投保责任保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对智能驾驶、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
低空经济主要有哪些保险保障需求?国寿财险特殊风险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低空经济前期试验、产品落地应用等阶段,以及针对运货载人责任等方面都有相关的保险保障需求。例如,产业上游的建造工程保险、责任险、意外险;产业中游的与航空器制造相关的产品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航空器试飞保险;产业下游涉及的航空器运营维护、相关人员责任意外等均需要保险保障,如航空器保险、第三者责任险、货运险、飞手意外险、维修人责任险等保险。
该负责人表示,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目前产业上游正在蓄势、发展;中游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部分保险需求;下游应用场景想象空间巨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低空经济产业的农业无人机、通用航空等领域已运行很多年,对相关风险的评估比较成熟,保险体系较为完善。目前市场关注、讨论较多的是未来的城市空中交通这一新兴领域,也就是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载体做载人飞行服务的行业。对于城市空中交通来说,无论是制造主体、运营主体,还是乘客、场地提供方等,都需要保险产品来提供保障。”广州某eVTOL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多家保险公司已布局
在政策支持下,低空经济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将达3.5万亿元。
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前不少保险公司已开展相关业务。比如,国寿财险与中再产险共同开发《低空经济运营管理平台风险保障综合解决方案》,在上海市金山区政府的支持下,将创新方案嵌入政府的低空经济管理平台,完成“保险产品 系统对接 运营服务 风险减量”的闭环流程;人保财险首创推出了低空经济产业专属保险产品“低空保”,为低空飞行器提供财产损失、第三者责任、机上人员责任等主要风险保障,并覆盖链路丢失、操作失误、外部撞击等特殊风险等。
上述广州某eVTOL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整个生产链条上,从制造商的责任险到飞机的机身险、乘客险、第三者责任险等,保险产品较为丰富,不同产品保费有所差异,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另一家eVTOL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产品投保了汽车和航空器保险,其在保险保障方面与车险类似,包括司乘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等。
整体来看,当前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产品普遍针对下游航空器使用与运营服务领域,主要覆盖传统保险责任,通常不含特殊风险。
“长期来看,基于深入的行业调研和对长期积累的大数据进行细致分析,我们认为低空经济远期保险业务增量值得行业期待。”中再产险承保师严贤怀表示,随着与个人消费、出行、服务相关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推广、成熟,有可能形成与地面交通类似的行业生态,有望提升保险行业可保标的和保费规模。此外,随着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延展,特别是上游生产制造、下游运营保障和维护体系逐步完善,保险行业将迎来更多新兴可保风险和创新业务机会。
发展面临一定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低空经济保险前景广阔,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定挑战,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且技术迭代速度快,面临的风险状况复杂。多位业内人士提到,由于低空经济基础数据较少,使得保险公司在风险评估、精准定价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表示,低空经济涵盖多种飞行器和飞行场景,风险因素复杂多样。例如,不同类型的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物流配送)下,其风险特征差异很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准确评估每种情况下的风险概率和损失程度面临巨大挑战。相比车险领域多年积累的大量数据,低空经济保险数据非常有限,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制定相关产品保险费率、确定保险责任范围时存在掣肘。
“城市空中交通行业刚刚兴起,基础数据较为缺乏。保险公司如何理解和定义这一行业,如何找到参照系,是低空经济企业和保险公司过去几年一直在深入探讨的话题。”上述广州某eVTOL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较为丰富,面临的风险状况复杂,现有保险产品还未能覆盖一些新的应用场景和风险状况。
“低空经济概念更新速度快,对保险产品迭代提出高要求,特别是低空经济领域政策频出,新概念、新场景、新领域不断涌现,而开发保险产品需要经历较长的调研分析、精算定价、条款撰写和监管报备过程,很难全部覆盖或快速跟上产业需求,需要保险企业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敏锐性,有专业团队持续对保险产品体系进行完善,对保险条款货架进行补全。”严贤怀坦言,现有保险产品难以穷尽各种风险状况,特别是在低空经济领域,很多新产品、新应用刚刚投入生产和运营,还没有经历较长时间校验,往往需要等到出险之后,甚至较多赔案发生以后,才发现对于新产品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偏差。
加强数据共享
业内人士建议,保险公司应加强与低空经济企业沟通、合作,强化数据共享机制,为保险产品精准定价提供数据参考,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保险需求。
多位低空经济领域人士向记者提到,当前低空经济新兴领域的基础数据较少,可以参考运行较为成熟领域的数据,比如直升机、固定翼航空器等的飞行数据,为相关保险产品风险评估、定价等提供参考。
业内人士还建议,应加强保险公司与相关企业、高校等的合作。卢鼎亮说,保险公司应强化数据共享机制,同时与无人机制造商、飞行服务提供商等合作,收集相关飞行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同时,保险公司可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开设低空飞行器技术、保险精算等专业课程,培养既懂保险又懂低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业内人士建议,保险公司应持续加强保险产品创新,与相关企业共同探索和开发保险产品,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场景来设计差异化的保险产品,满足不同机型、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使用频率的保险需求。
业内人士还认为,应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促进低空经济保险健康有序发展。卢鼎亮表示,相关部门应明确低空经济保险的基本保险责任范围,例如飞行器损坏、第三者责任、货物损失等。进一步研究免责情况,例如飞行器故意违规飞行、未按规定维护导致损坏等。制定统一的低空经济保险理赔程序规范,明确保险事故发生后的报案时间、理赔材料要求、定损方式、赔付期限等内容。同时对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费率制定、理赔服务等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保险公司发生不合理拒赔、恶意竞争等行为。
国寿财险特殊风险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配套实施细则。同时,希望行业和监管部门多组织交流培训,让保险人有机会为低空经济产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