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财政部:2025年财政政策非常积极

财政部:2025年财政政策非常积极

  较大幅度增加赤字规模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清晰明确,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财政部副部长廖岷1月1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赤字规模将较大幅度增加,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同时,财政部将加大力度支持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

  廖岷表示,根据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的需要,2025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2025年赤字率将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及时向社会公布。

  他介绍,我国有较大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一是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总体是健康的、可持续的。二是我国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目前我国国债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低于我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因此,政府举债是可持续的。

  “提高财政赤字率,将为今年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廖岷表示,赤字率提高以后,可以更多利用财政空间,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随着赤字率提高,再加上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必然会带动更多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投资,进而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更多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就业和消费,以及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府债券方面,廖岷表示,将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强基础、补弱项、促发展。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能力,更可持续地支持有效需求扩大和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投资力度 提高投资效益

  廖岷表示,2025年,财政部将加大力度支持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在消费方面,廖岷介绍,将多渠道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增强实际消费能力。支持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补贴申报流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引导撬动更多老百姓需要的大宗消费。将用好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业、文化旅游等新产业发展,支持改善相关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培育更多更新的消费产业和消费场景。深入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推进实施新一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提升行动,扩大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范围,降低物流成本。

  “要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廖岷表示,除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以外,还会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合理安排投向和重点。在执行中,将按照程序合理安排债券发行,加快资金预算下达,及时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更多银行信贷和社会投资,推动经济大盘回稳。

  此外,财政部将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继续加强投入保障,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介绍,将确保稳岗促就业政策“不退坡”,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一次性扩岗补助等稳岗扩岗政策,持续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同时,推出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举措,配合有关部门着力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包括文旅行业及其他现代服务业、外贸领域等。

  2025年置换债券已启动发行

  谈及化债进展,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介绍,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到当年12月18日已全部发行完毕,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全部使用完毕。各地已启动2025年2万亿元额度发行工作。

  下一步,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做好政策落地实施“后半篇”文章。指导用好用足中央支持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地方在化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广地方化债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加快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同时,加强债券资金全流程、全链条监管,确保合规使用。指导地方建立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台账,完整、准确登记债券的发行、使用、还本付息情况,确保所有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

  坚定不移严防新增隐性债务,推动隐性债务“清仓见底”。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发挥部门协同监管合力,对违法违规举债和虚假化解隐性债务等问题严肃处理。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坚决阻断地方违法违规举债途径,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林泽昌表示,在2025年新增发行的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两个方面的专项债项目。关于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近期财政部将配合主管部门,抓紧明确相关政策。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