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建设是低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我国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加速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将是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也将成为驱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着力点和增长点。
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廖小罕介绍,低空经济涵盖无人机、通用航空等多个领域,涉及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空中旅游等广泛应用场景。低空经济是尚未充分开发的重要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类比地面交通网络,低空路网是低空经济规模化运营、低空安全和社会效益提升的关键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系统化的低空路网建设。举例来说,以无人机为主体的低空遥感网及低空遥感的智能化发展,由此形成的低空快速响应体系,是低空产业化的基础设施和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配置。过去一段时间,以无人机为主的低空航空器规模化发展受制于“低空公共路网”的缺失,以航空器低空运行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受到影响,制约了多用户规模化航空器应用潜力的释放。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熊文表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完善,是支撑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石,更是推动产业升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引擎。
“发展低空经济,设施建设是基础,包含物理基础设施、空中管理系统、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空域系统等多个方面。目前,我国低空新基建整体还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熊文介绍,低空飞行具有异构、高密度、高频次和高复杂度等特点,管理和服务的复杂度远超传统人工管理和服务的能力范围,因此,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相比传统运输业基础设施,涉及面更广,要求也更高。
廖小罕介绍,据估算,低空路网建设每增加1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近1.5个单位的生产需求,对低空路网投资将有助于在地理遥感信息服务、遥感测绘服务、通信、导航等领域扩大需求,带动低空路网修建、定制、养护、管控、流量管理等行业需求,创造出新商业模式和新就业岗位。
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加速布局低空经济。珠海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及航空航天产业,打造“天空之城”。珠海市无人系统协会会长谢锋认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相关部门明确规划方向,通过设立清晰的低空航路网络,为低空飞行提供框架支持。这不仅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还能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
在江苏苏州,截至2024年底,500个低空起降点有序建成,实现了全域的成网布局,让坐在直升机上“一览众山小”、短途旅行打“飞的”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上海—昆山低空城际航线正式开通、苏州吴江至上海虹桥机场联程接驳航线试飞成功、太湖旅游线低空飞行试飞成功、上海浦东—苏州工业园区的低空航线成功完成首飞……2024年以来,苏州开通各类低空航线超百条,初步形成“半小时空中通勤圈”,不仅给人们出行和文旅消费提供了新体验,也为苏州低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4年9月1日,苏州还发布了全国首部地方性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苏州市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试行》,从服务管理、运营管理、空域管理、飞行活动管理、飞行保障等方面,对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进行了规定,进一步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多方共同助力
作为低空经济起飞的重要基础,低空飞行基础设施该如何布局、规划、建设,让低空经济“飞”得更高更远?
专家表示,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时,应该着力优化升级通用机场布局,建设一批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垂直起降点。同时,推进低空航路航线规划与建设,确保飞行安全顺畅。在低空空域管理建设方面,建设好地面配套保障设施,比如维修中心、机库平台、能源中心等,构建覆盖广泛、服务高效的低空飞行服务体系。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杨毅仁认为,低空飞行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飞行安全的全方位设计。他认为,需整合5G、低空雷达、光电视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低空飞行过程的有效管控。同时,飞行器自身的安全性能,需要电池续航和防爆能力作为支撑。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性离不开对操作系统及人员的专业要求。他介绍,目前,以小型KU波段双极化相控阵雷达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可以做到实时探测目标状态、提供精准的天气预警,并通过组网技术打造精密监视网,覆盖相应低空空域,为安全飞行提供全面保障,有望成为提升低空飞行管理和目标监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无人机超视距自主飞行技术也是低空飞行的关键底层技术之一。“超过九成的无人机运营都需要超视距飞行。能够保障空域安全的超视距自主飞行技术,是无人机服务规模化和低空经济通用化的重中之重。”珠海安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莹说。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不仅会带动起降点等硬件建设发展,也会推动包含大规模数据快速处理分析等软件方面的进步,形成一个产业链生态系统,全面支撑基础设施的日常巡检与应急服务。熊文表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还将与城市公共安全协同发展。低空无人机等可以在灾后迅速响应,及时快速采集现场数据,并将数据信息接入城市消防应急部门,为其执行灾后检修及救援任务提供数据支撑,这将极大提高城市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效推进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熊文表示,社会资本可投资无人机机场硬件建设,对有技术背景的企业来说,可以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研发飞行航线规划、服役状态感知、结构病害识别及灾后应急检查技术,提高基础设施的运维和应急效率。各地也应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
刘莹表示,相较于传统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模式更为灵活。“尤其是无人机交通的主要基础设施使用了成熟的4G/5G移动通信网络,其余投入包括网络数据链、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等,都适合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创新主体参与。”刘莹认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快速迭代,能够为低空经济补齐短板,并通过市场化融资和国际合作,加速关键技术的落地。
仍有问题待解
我国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初步进展,但仍面临空域管理、技术标准和设施分布等方面的挑战。廖小罕表示,针对零星航空器飞行的低空空域权审批和飞行计划报备做法不能适应发展低空经济规模化航空器商业化运行的需求,需要有突破性的改革试点。此外,低空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的建设尚不完善,通用航空机场和起降点数量不足,也导致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谢锋建议通过深化空域改革,简化飞行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优化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
杨毅仁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初期需要在部分试点地区试行规模化飞行任务,并通过立法规范飞行器的生产、运行和监管及飞行行为,解决“黑飞”及越界飞行等问题,确保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为低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此外,加强对飞手培训和无人机技术安全性的管理,也是提升行业标准的关键。
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与技术潜力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要实现全面发展,还需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协同创新。廖小罕认为,从低空科技发展到低空经济,需要管理政策适应性改革、基础设施先行、陆空一体化协同运行和多场景规模化应用。同时,加强跨领域协作,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
刘莹表示,应通过构建清晰的监管与服务架构,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全球化属性明显和市场需求主导的领域,我国企业应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技术对接,形成可行性解决方案,谋求企业长远发展、形成行业核心竞争力。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