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充实投保制度“工具箱”
证监会日前召开的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切实维护市场“三公”。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监管部门将投资者保护视为主责主业,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将更加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工具箱”将进一步充实,立体化追责“防线”将进一步筑牢,监管执法体制机制也将持续完善,资本市场生态将进一步净化。
畅通投资者救济渠道
专家认为,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将畅通投资者救济渠道,是强化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抓手。
据悉,围绕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机制,监管部门将进一步主动加强与司法机关等各方面的协作,更好地发挥投保机构作用,推动更多案例落地,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认为,未来可能会更加强调特别代表人诉讼在民事追责赔偿方面的作用。例如,允许投保机构直接发起特别代表人诉讼。更加注重当事人承诺方面的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的比较,以较小的监管成本获得较大的监管收益,做到对违法收益应没尽没、应收尽收、应赔尽赔,从而在监管层面实现对于监管秩序的维护和投资者损失的补偿。
围绕推动健全当事人承诺制度机制,监管部门将完善相关实施细则,高效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商法研究室主任陈洁认为,经过一系列立法,我国当事人承诺制度机制已经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且具有操作性的规范。不过,我国当事人承诺制度在多种民事赔偿机制衔接问题、承诺金数额确定问题、投资者参与权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立体化追责筑牢投保防线
专家认为,强化投资者保护是一项综合工程,需多部门发力,通过立体化追责筑牢投保“防线”。
在各方合力推动下,2024年,证监会推动形成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一批大要案,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金额超过2023年的两倍。
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通报了2024年检察工作情况,2024年1至11月,检察机关起诉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316人。
全国检察长会议强调,从严打击金融犯罪。发挥驻证监会检察室作用,完善落实证券犯罪案件交办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协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极推动健全金融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合力。
对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将加大。最新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要求,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认为,作为证券市场的看门人,中介机构在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正当其时。
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
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是维护市场良好秩序的根本。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补齐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短板。
“从实际情况看,如何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增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穿透力,提升‘四早’特别是早识别能力,将是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的重点方向之一。”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成龙认为。
在吕成龙看来,落实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的要求,可以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能力水平,强化源头把关,为风险管理提供更加细化的指导。应结合事中事后监管,全链条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
加快完善退市过程中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也是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退市投保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退市公司财务状况已经恶化,一般赔偿能力较弱,而且不少公司已经被执行行政罚款,投资者即使胜诉,也可能面临无法获得赔偿的问题。”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表示。
丁宇翔认为,投资者可以在起诉发行人的同时,将发行人的实控人作为共同被告,还可以将存在虚假陈述行为的中介机构一并起诉,从而扩大被告范围,增强赔偿兑现的概率。此外,对于已经被执行行政罚款的发行人,投资者还可以在获得胜诉判决或者调解书,并经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破产清算程序分配仍未获得足额赔偿后,提出书面申请,请求将违法行为人因同一违法行为已缴纳的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建议,既要加快完善退市过程中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也要做好退市后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等基础工作。“退市不是清算,应该保持非上市公司的基本运转。”许峰说。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