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大火的“机器人扭秧歌”,基金经理怎么看?
永赢先进制造(重点关注机器人方向基金经理张璐
以前机器人板块觉得产业链还处于极早期距离落地还有较长时间,同时板块股票数量、行业催化都比较有限,所以机器人板块的行情往往持续性不强。但是我们看到机器人板块从24年四季度开始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板块持续演绎,核心是有三点原因:
1超预期的国内外人形机器人进展
国外:2024年10月10日,“We Robot”大会,10余个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在现场端茶倒水、跳舞、互动,整体呈现更加灵活与智能,直播3小时中,不存在任何差错,展现了极强的工程实力。2024年感恩节发布擎天柱接网球视频,随机扔发网球,机器人完美接球,展现了极强的运动控制及手部能力。
国内:2025年蛇年春晚的舞台上,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在现场扭起了秧歌,机器人们还会变换队形、舞动身体,多角度转手绢。“机器人扭秧歌”登上热搜,这些机器人来自国产机器人产商。除此之外,2024年该公司还更新了多次机器人和机器狗的视频,比如12月23日发布的B2-W,采用轮足设计,实现在平地、山坡、水面平稳奔走,并丝滑完成跳跃、360度转体、飘逸、双足站立等动作,并可以载人。
除此之外,24年12月以来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新进入玩家开始布局机器人行业,包括汽车、电新、家电、互联网领域的传统巨头,机器人板块股票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行业扩圈明显。
2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根据特斯拉春节期间的4Q24业绩电话会,对机器人未来3年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规划:
从数量上来看:特斯拉计划2025年开始对内量产,目标1万台。2026年产量将提升一个量级(5-10万台,而后每年目标提升一个量级,即使公司只能提升半个数量级,但也对应约500%的增长,可能2027年能够实现百万台级别产量。 计划2026年推出第二代设计机型Design2,2026年下半年开始对外出售。
收入层面:年产100万台时单台生产成本低于2万美金,当每年生产1亿台机器人,则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万亿美金,最终机器人收入贡献可能超过10万亿美金,长期规划Optimus成为特斯拉收入主要来源。应用场景:25年用于车身线的基础/危险工作、运送、焊接;26年初或年中可以完成更多任务。
除此之外国内多家机器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量产时间规划,25年都是量产元年,我们或将看到整个行业1-N的开端。
3政策端的支持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全面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其技术突破、应用推广和产业链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央层面,工信部等十七部门于2023年1月发布《“机器人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并打造200个具有标杆意义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同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攻克“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实现整机产品批量化生产,并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信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2024年9月,工信部进一步启动《人形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加速构建我国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同年10月,国新办明确强调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赛道。地方层面,各地政府根据区域特色加速布局机器人产业,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组建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并力争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市则提出到2025年打造10家头部品牌企业和10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的目标。江苏省、浙江省和重庆等地亦相继出台产业行动方案,推动机器人密度和产业规模提升。例如,江苏计划到2025年实现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250亿元,浙江提出到2027年实现核心产业规模200亿元,而重庆则强调“机器人 ”广泛应用,形成示范效应。整体来看,中央和地方政策形成了顶层设计与区域实践相结合的格局,共同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5年机器人板块展望
2025 年开始,一大批国内外厂商都将进军人形机器人产业,部分公司可能推出现象级机器人产品并开始进行小规模量产,机器人行业的“iphone 时刻”或将来临。
机器人板块近期已逐渐从主题转变为具有长期向上趋势的成长板块。不论是机构还是游资,整体活跃度较高,此外板块内标的的扩散程度、资金容纳度均有提升。综合来看,机器人板块预期可能会成为中长期反复活跃、中枢不断提升的板块,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 10 年大级别 beta 机会。它的闪耀登场远不止解放双手那么简单,无论从情感陪伴还是物理支持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的生活。马斯克多次阐述愿景:未来人类和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不止是 1:1,有较大可能超过人类数量,渗透率的天花板高且想象空间大。终局来看,假设是100亿台机器人的市场,如果2万美金一台,会形成200万亿美元的终局大市场。如果所有企业按照终局估值,在未来都会带来庞大增长。
人形机器人相较于其他行业壁垒较高,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软硬件的协同,所以对入局的资金、技术、资源整合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而且产业链从上游到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零部件,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到下游的终端应用,产业链长且复杂。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
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接近,我们重点关注拥有供应链优势、技术具有护城河、价值量较大的优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包括机器人总成商、丝杠及设备、减速器、传感器、电机、灵巧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