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科技携三大疑点迎考IPO
蛇年第二家IPO上会企业来了!根据安排,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邦科技”科创板IPO将于2月21日上会。本次冲A迎考背后,公司存在着三大疑点。其一,作为科创板IPO企业,公司销售人员平均薪酬却明显高于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其二,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且逾期应收账款比例比较高。此外,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均出现下降,然而,公司此次冲击上市却计划大手笔募资扩产。针对相关问题,汉邦科技方面2月19日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采访。
销售人员薪酬远超研发人员
据了解,汉邦科技是一家以色谱技术为核心,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分离纯化装备、耗材、应用技术服务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公司科创板IPO于2023年12月29日获得受理,2024年1月26日进入问询阶段。排队一年多时间,公司将于2月21日上会迎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科创板IPO企业,汉邦科技销售人员平均薪酬却明显高于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招股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汉邦科技销售人员总薪酬2162.46万元,研发人员总薪酬1283.75万元;对应销售人员数量114人,研发人员数量128人。经计算,公司销售人员平均薪酬约18.97万元,远超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0.03万元。
“高薪能吸引优秀销售人才,提升销售团队战斗力,促进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扩大。”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然而,这一现象也可能导致研发人员心理不平衡,影响研发团队稳定性和积极性,削弱公司长期创新能力。“另外,过度侧重销售可能忽视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针对相关问题,汉邦科技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并未给出正面回复,但公司表示,未来,公司将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情况,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公司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技术创新机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此外,报告期内,汉邦科技销售费用率、资产负债率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具体来看,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汉邦科技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4.69%、12.05%、12.82%、10.52%,对应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10.28%、10.08%、10.05%、10.36%。
对此,汉邦科技方面表示,公司销售费用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销售规模相较于同行业可比公司较小,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产品细分领域需要较多的投入以持续开拓客户;公司提前对科研仪器设备、色谱填料等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储备部分具有相关背景的销售人员。公司销售费用率略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销售费用率,差异具备合理性。
另外,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78.5%、59.62%、52.83%、49.73%,对应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40.23%、41.96%、42.69%、43.49%。汉邦科技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可比上市公司均实现了资本市场的上市融资,融资渠道更广,偿债能力较强,而公司经营所需资金主要通过上市前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自有资金积累解决,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逾期应收账款比例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汉邦科技还存在应收账款金额较高、逾期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的情况。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汉邦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352.41万元、1.31亿元、1.19亿元和1.3亿元,其中1年以内余额占比分别为81.58%、76.54%、75.48%和60.33%,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14%、10.96%、10.62%和11.53%,其中逾期应收账款金额占比分别为75.72%、71.24%、87.03%、85.09%。
针对相关情况,汉邦科技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期末应收账款金额较高,主要是公司主营业务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分离纯化装备、耗材与技术服务,处于细分行业产业链上游,根据同行业公司惯例多与下游客户以赊销方式结算所致,亦受客户资金支付审批安排的影响而耗时较长,导致款项并未严格按照付款节点及时支付形成逾期。与此同时,公司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以及2024年6月末的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情况整体良好,截至2024年10月末,2021年和2022年的应收账款回收比例分别为94.4%和90.95%,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相对较小。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逾期比例较高,可能源于客户回款周期长、信用政策宽松或收款管理不善等。这会增加公司的资金压力,提高坏账风险,影响现金流稳定性,进而制约公司的运营能力和扩张计划。”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业绩表现方面,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汉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21亿元、4.82亿元、6.19亿元、3.29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86.17万元、3855.96万元、5149.75万元、3768.49万元。
此外,报告期内,汉邦科技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87.68万元、2941.81万元、8780.44万元及1.0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2%、6.11%、14.2%及 30.88%,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态势。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美国思拓凡公司、思拓凡瑞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ytiva”与汉邦科技存在三起专利侵权诉讼,分别为“柱装填方法”专利侵权案件(专利侵权案1、“色谱柱”专利侵权案件(专利侵权案2、“分离介质浆料罐”专利侵权案件(专利侵权案3。
针对相关问题,汉邦科技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若法院最终支持Cytiva的全部诉讼请求,则公司最高需要向Cytiva支付合计不超过1150万元的赔偿款(专利侵权案1共计不超过550万元;专利侵权案3共计不超过600万元,与上海耐利流体设备有限公司共同赔偿,且无法继续销售侵害Cytiva享有的相关发明专利权的产品。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预计相关专利诉讼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产能利用率下降
本次冲击上市,汉邦科技拟募集资金约5.98亿元,拟投资1.93亿元于年产1000台液相色谱系列分离装备生产项目、1.81亿元于色谱分离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25亿元于年产2000台(套实验室色谱分离纯化仪器生产项目。其中,涉及产能扩增的项目包括年产1000台(套液相色谱系列分离装备生产项目和年产2000台(套实验室色谱分离纯化仪器生产项目。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报告期内汉邦科技产能利用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公司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却均出现下降。数据显示,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3.33%、105.26%、99.12%、86.5%。
“在产能利用率不饱和的情况下,IPO公司募资扩产可能出于对未来市场需求的乐观预期、技术升级和产品线的拓展需求,或是为了巩固市场份额、提高规模效应。”袁帅表示,只要扩产计划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关键在于扩产后的市场需求能否如期释放,以及公司是否有能力有效管理和运营新增产能。”袁帅补充道。
针对相关问题,汉邦科技方面表示,结合公司2021年至2024年6月底产品销售情况及相关产品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相关产品的在手订单,公司规划建设“年产1000台(套液相色谱系列分离装备生产项目”和“年产2000 台(套实验室色谱分离纯化仪器生产项目”,项目产能与公司对自己市场地位的前瞻性预测相匹配,项目建设规划具有合理性,也是助力公司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
与此同时,汉邦科技方面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营销体系建设;逐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核心竞争力;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水平,从而消化相关产能。
房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