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为锚 建行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路径
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空间,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增长。
因建而生,因建而兴。从稳健经营的“筑基”到服务实体的“建本”,从科技赋能的“建智”到风险防控的“建盾”,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始终坚持发展不懈怠,聚焦实体实需、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寻求突破,以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探索“稳中提质、稳中谋进”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百年变局与产业变革交织的2024年,建行以“建”为锚,凭借战略定力与创新动能,交出了一份兼具稳健底色与成长韧性的年度答卷:集团资产总额40.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6%;实现净利润3362.82亿元,增幅1.15%;不良贷款率1.34%,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净息差1.51%、ROA0.85%、ROE10.69%、资本充足率19.69%,长期价值创造能力基础进一步夯实。
筑基:稳经营优结构
回顾建行2024年的发展历程,稳经营、优结构始终贯穿其中。
“坚持稳健经营,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行董事长张金良在2024年报致辞中表示,深化对经济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统筹平衡总量和结构、规模和效益、当前和长远、整体和局部、发展和安全,在穿越经济周期、保持战略定力和拥抱行业变革之间,谋划出一条契合自身的成长之路,规模、效益、资本、风险等各方面指标始终保持均衡、协调、可持续。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建行2024年仍然保持稳健增长。经营底盘稳,2024年末,资产总额40.57万亿元,增幅5.86%,负债总额37.23万亿元,增幅5.90%。盈利能力稳,全年实现净利润3362.82亿元,增幅1.15%。资产质量稳,不良贷款率1.34%,拨备覆盖率233.60%。客户基础稳,公司类客户达1168万户,个人全量客户达7.71亿人,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达1629万户。
在稳“量”的同时,建行还不断提“质”,在优化结构方面“下功夫”。2024年末,建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5.04万亿元,增幅8.48%,占资产总额比重较上年提升1.49个百分点;债券投资规模10.39万亿元,增幅10.71%,占资产总额比重较上年提升1.12个百分点。核心负债稳健发展,大财富管理扎实有力,零售类存款贡献度持续提升,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0万亿元。
关于2025年经营策略,建行行长张毅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主动适应低利率环境,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深入贯彻落实、用好用活“五个必须统筹”认识论方法论,推动实现建行全年发展“三稳、三优、三控”的总体目标。
据张毅介绍,“三稳”就是要确保实体贷款增长稳,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更大;核心存款增长稳,服务实体经济基础更实;关键指标表现稳,服务实体经济根基更牢。“三优”就是要优化资产结构,提升“五篇大文章”及零售信贷占比;优化负债结构,提升高价值存款占比;优化收入结构,保持净息差可比同业领先,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三控”就是要深化成本管控,确保投入产出符合预期;加强风险管控,做好资产质量“逆周期”管理;严格资本管控,强化约束稳定回报。
建本:服务实体经济
从助力“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建设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到新时代3.41万亿元普惠金融贷款润泽万家灯火、4.70万亿元绿色贷款守护绿水青山,建行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金融输血造血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适配的金融服务。
2024年,建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保持债券投资稳定增长,金融投资较上年增加1.05万亿元,增幅10.85%。积极发挥基建、产业链供应链的投融资优势,全力服务“两重”“两新”;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99万亿元,增幅11.01%;投向制造业的贷款3.04万亿元,增幅12.2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增幅26.63%。高效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公司类非贴现贷款新增超7700亿元,服务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迈出新步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涉农贷款余额3.33万亿元,增幅8.16%;县域贷款余额5.45万亿元,增幅9.84%。
在支持扩大内需方面,建行助力提振消费惠民生。积极发挥零售信贷优势,加力推动金融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落地见效。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278.95亿元,增幅25.21%;信用卡贷款余额同业首家突破万亿元。“建行生活”承接196个城市76.96亿元消费补贴金额,拉动民生消费742亿元。投放全国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个人住房贷款。优化支付环境,持续提升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重点人群支付便利性。
住房金融是建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也是建行心系民生、惠民安居的重要服务领域。截至2024年末,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9万亿元,规模保持同业最大。建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将继续以优质服务进一步擦亮“要买房、到建行”的金字招牌,围绕客户买新房、换好房等多样化住房需求和住房交易方式的变化,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全面支持好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建行全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实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扎实做好“保交房”“白名单”扩围增效等工作,有力支持“三大工程”建设。高效推进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工作,助力降低居民融资成本。拓展行业场景,强化产品更新供给,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深化。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投放,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基金于北京、上海、苏州、合肥落地。
“在发展方向上,我们将坚守主责主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金融供给。”张毅表示,多措并举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开展以“提振消费扩内需,消费金融在行动”为主题的消费金融专项行动,积极参与国家消费补贴资金发放,全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升级,做强做优金融服务,巩固消费金融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基建领域传统优势,准确把握投资方向,持续加大“两重”项目支持力度。此外,实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方案,以四方面16项务实举措做好民营企业服务。
“建智”:科技赋能发展
发展数字金融是金融服务经济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更是商业银行面对新市场新趋势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答题。2024年,建行有效发挥数字化转型统筹推动和服务数字经济基础支撑作用,技术数据双轮驱动,线上线下融合协同,以数字金融有效支撑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养老金融发展。
具体来看,建行支持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近8000亿元。提升数字化赋能业务成效,“建行云”算力体系向通用和智能多层次转变,2024年末算力规模507.72PFlops,较上年增长9.58%。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双子星”用户数达5.21亿户,当年金融交易用户数达1.84亿户。创新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累计消费笔数居同业首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建行金融科技类人员16365人,占集团人数的4.34%。金融科技投入244.33亿元,占营业收入3.26%。累计获取金融科技专利授权3550件,较上年增加1382件,其中发明专利2438件。
除此之外,建行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全面完成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提升全渠道效能,推进网点集约化运营范围和流程优化,完善数据治理体系。积极融入开放技术生态,以企业级视角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客服、客户营销、授信审批、风险管理等领域应用。目前已形成基于DeepSeek-R1的推理类金融大模型,并在生产环境完成私有化部署,赋能全集团的应用场景。建行GPU等新型算力已占算力总规模的23.39%,充分支撑了金融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需求。
“截至目前,我行金融大模型应用已经覆盖全集团一半以上员工、46个业务领域、200多个场景。比如客户经营管理领域的工单生成、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客户调查报告自动生成、支付结算领域的报文智能翻译、托管领域的基金分红信息抽取、IT研发领域的代码检查等,大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称。
金磐石指出,未来,人工智能将在优化业务流程、重构客户服务、改变员工工作模式和科技研发模式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建行会本着积极、稳慎的原则持续推进金融大模型的建设与应用。
“建盾”:构筑安全底线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2024年,建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资产质量持续稳健,不良贷款率连续四年下降。
具体来看,建行信用风险主动管控见效,稳妥有序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强化普惠、零售贷款领域的集约化防控。健全“三道防线”立体式风险治理架构,完善客户综合融资管理体系,加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母子共治,推进境外机构穿透式差异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内控合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加强员工行为规范、案件防控、问责机制建设,监管遵循能力持续提升。模型、欺诈、数据安全等重点风险管控机制持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反洗钱集约化管理能力稳步提升。
面对2024年零售领域风险暴露的上升态势,建行发挥传统管控优势,创新管控手段。一是持续做好存量贷款风险管控,强化多维度监测,做到对业务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二是推进集约化风险管控机制,畅通管控流程、提升风控效率和质效;三是持续优化增量贷款风险把控,加强客户准入质量管理,加强个人统一授信,开展模型迭代,推进产品持续优化。
“2025年,我行将持续做好各类风险的主动应对,关注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形势,持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质效。”建行副行长李建江表示,一是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打牢自身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是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在实践中持续完善集团一体化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着力强化各类业务风险制衡、境外机构和子公司穿透管理水平。尤其是对于资产质量,强化全行主动控险、协同控险,坚持抓早抓小抓全面,把握各类客户、业务、领域风险特征及运行规律,筑牢业务条线内上下贯通、条线间充分统筹的矩阵式管控格局。
三是更加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坚持准确实施差异化、针对性的防险化险举措,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和不良资产处置质效。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资产规模超越40万亿的建行,无论是经营业绩、服务实体,还是科技赋能、防范风险,都体现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保持定力、稳中谋进的坚定信念。未来,建行将继续以“建”为锚,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路径,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建行”力量!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