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优化金融供给 创新产品服务 “碳”寻中行2024年报中的“绿色脉动”

优化金融供给 创新产品服务 “碳”寻中行2024年报中的“绿色脉动”

  3月26日,中国银行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中国银行营收及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突破35万亿;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以优异业绩回应市场期待。

  在这样一份稳中有进的成绩单中,中国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尤为亮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折合人民币40707.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03%,位列彭博“全球绿色UoP贷款”“全球可持续性挂钩贷款”“全球绿色贷款原则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第一;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位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24年度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第一。

  透过数据,或许能探寻到这家百年大行的“绿色脉动”。长期以来,中国银行紧扣国家“双碳”目标,践行ESG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集团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将绿色理念内化于集团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持续优化完善对绿色金融业务支持,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可持续的新动能。

  优化金融供给 加力提质赋能绿色转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五年前,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一场围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系统性变革由此加速展开。“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技术进步带动能源结构发展方式的变革,这离不开金融“活水”持续支持。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

  对银行业而言,信贷投放是其主业所在。2024年,中国银行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引导信贷资源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积极满足企业和项目绿色发展需求。

  在内蒙古自治区,去年中国银行为某牧业公司发放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商业ESG挂钩贷款。该笔贷款主要用于支持该公司在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绿色生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投入,通过设定“沙漠建植优质牧草基地面积”和“沙漠有机奶年产量”等关键绩效指标,将贷款利率与该公司ESG表现挂钩,有效激励授信企业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不仅仅在国内,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积极以“绿色 贷款”赋能全球低碳转型实践。此前,作为委任牵头行,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参与全球最大太阳能供电反渗透海水淡化设施项目,并为采用世界上最先进蒸汽轮机发电技术之一的阿布扎比首个垃圾发电项目提供授信服务。

  作为绿色金融的有效补充,转型金融在推动高碳产业实现转型过程中至关重要。在不搞“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的基础上,中国银行加强对高碳资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在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最终实现境内资产组合的碳中和;优化高碳行业结构,推动产能置换、绿色改造、技术升级,引导资源向产能先进、单位能耗降低、技术升级改造、安全绿色智能高效、能源保供等重点领域集中。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境内高碳行业对公贷款余额低于一万亿元,在境内对公贷款中的占比低于10%。

  创新产品服务 多点协同打造“中银绿色 ”品牌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去年11月14日,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从1万辆到100万辆再到1000万辆,从曾经的跟随者逐步成长为领跑者,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和出口国。

  作为国有大行,中国银行积极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汽车工业产业链条长、金融需求多元的现实情况,中国银行深入研究上游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中游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下游汽车销售行业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公司信贷、供应链融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方式,助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力,为产业链企业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系统、专业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已与数十家新能源车企建立合作,汽车产业链授信客户超过1万家,授信余额超过2000亿元。

  这是中国银行面对不同绿色企业的需求,以“绿色 综合服务”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的一个缩影。

  中国银行“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力争成为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实现绿色金融业务跨越式发展”。当前,中国银行正持续打造“中银绿色 ”全球品牌,提供五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在进一步加大信贷供给的基础上,形成包含“投、贷、债、股、险、租”等全产品线,覆盖存款、贷款、债券、消费、综合化服务等各领域。

  在债券方面,2024年,中国银行发行7亿美元境外绿色金融债券和100亿元境内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绿色债券,并成功发行全球首只SGS(可持续挂钩贷款、绿色贷款和社会责任贷款债券;承销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618.37亿元,承销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37.95亿美元。在消费端,面向消费者推出绿色主题理财产品、代销绿色主题公募基金、发行绿色低碳卡、推动个人碳账户建设,多措并举激发绿色消费需求,带动更多客户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共促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

  近年来,绿色金融已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国际合作,深化绿色金融合作并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

  中国银行长期以来致力于全球绿色金融交流合作,积极服务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在十余个绿色和ESG相关倡议及机制中履职尽责,参与一系列绿色与可持续相关标准制定、前沿课题研究及交流合作,与国内外伙伴共话共商绿色发展。

  在全球绿色治理方面,中国银行积极参加“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会议、“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和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工作会议等。同时,中国银行以各类国际展会为抓手,发布相关绿色金融研究成果:

  ——主办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活动,发布ESG理财产品;

  ——2024金融街论坛期间发布个人碳账户及绿色理财碳减排协同方案等创新成果;

  ——开展业内前沿研究工作,牵头完成《绿色金融国际经验研究报告》,并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发布;

  ……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全球化经营布局优势,中国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积极参与所在国绿色转型进程,为当地绿色转型提供助力,同时也为中外绿色金融合作再添新彩。2024年,中国银行伦敦分行作为中资企业代表参与伦敦金融城举办“实现净零峰会”论坛,向业界分享中资机构支持英国绿色转型的经验;深化中英绿色金融及生物多样性合作,与英国政府续签《绿色及生物多样性金融合作谅解备忘录》,作为首家中资金融机构加入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三项绿色金融相关成果纳入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文件,领跑主要同业。

  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展望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厚植“绿”的生态底色,丰富金融供给,创新产品服务,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以金融为笔,奋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