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服务 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
在前不久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继续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民营”一词共出现7次,从立法进程、融资支持,再到深化体制改革,勾勒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全国工商联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积极落实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性。
一、《倡议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有较大改善,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融资便利性明显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国内看,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同时,需要认识到,解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倡议书》的发布,可以说正当其时、恰逢其势,非常必要。
二、对《倡议书》内容的认识
《倡议书》从“坚持政治引领、优化信贷服务、加强产品创新、深化助微计划、共建亲清同行及强化多维赋能”六个方面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号召以金融“活水”滋养民营经济,提升服务质效、降低融资成本,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内容全面、专业,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与责任担当。倡议书提出“要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从政治高度指出做好民企金融工作的重要性。支持民企是一项长期工作,银行在支持民企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责无旁贷。
二是金融服务优化与创新。倡议书提出“优化信贷服务,护航民企发展,加强产品创新,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银行服务民企,优化信贷服务和加强产品创新是关键环节。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只有通过优化信贷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构建多方协同的金融服务生态,才能为民企提供更加精准、灵活、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是精准服务与长期合作。倡议书提出要“秉持长期主义,用心用情陪伴民营企业成长,共建亲清同行、风雨同舟、合作共赢的银企关系”。健康、可持续的银企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是促进民企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重要前提。银行要从互信机制、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科技赋能等多方面入手,通过依法合规经营、精细化授信管理和分类施策,既合理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又避免过度融资等风险因素,最终形成推动民营企业稳健发展、银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响应《倡议》,银行业要深耕民企服务,创新多元赋能
落实民企座谈会讲话精神,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奋勇争先。《倡议书》为银行业如何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银行业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以长期主义深耕民企服务,实现银企共赢与高质量发展。要从战略层面出发,高度重视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性。秉持长期主义理念,聚焦重点领域,建立“善贷”“愿贷”“敢贷”长效机制,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创新多元金融服务,赋能民企全周期成长。要注重客户体验,持续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创新推出涵盖信贷、债券、财富管理、业务撮合等多维度的产品与服务,针对中小微企业、涉农及科创客群推出差异化、定制化的服务方案。同时,进一步畅通股权、债权、贷款三种融资渠道,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三是聚焦前沿领域,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要以行业研究为核心抓手,深入推进服务民营企业的具体举措。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清洁技术、半导体及“卡脖子”关键技术等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领域,加大研究投入力度,通过深度研究赋能科技领域的民营业务,推动相关领域做深做透,助力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