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钟睒睒三度央视“对话”:关于人、土地与时间

钟睒睒三度央视“对话”:关于人、土地与时间

  无量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平均海拔1800米,其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而得名。在中国知道无量山的人,大多数是缘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小说里,无量山是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的隐居之所,也是江湖中武林高手巅峰对决之处。

  2025年春天,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接受央视《对话》栏目组的采访,就是在无量山上。

  或许是某种神奇的契合,在无量山上,钟睒睒也有意无意谈起了另一个“江湖”的巅峰对决——中国茶如何在世界茶产业的激烈角逐里赢得一席之地。


  这不是钟睒睒的第一次“对话”。

  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他三度走进央视《对话》栏目。从首次现身演播室,到两次走进田间地头,钟睒睒用自己的节奏和特有方式,谈企业发展、乡土情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谈的不多,但句句带锋;他讲的不是生意经,而是时间的价值、土地的温度和“慢”的力量。

  三次对话,三重思考


  第一次《对话》,钟睒睒面对聚光灯,谈“慢企业”与舆论风暴。他并不回避农夫山泉频繁卷入争议的现实,但他的回应既不激烈也不妥协,直指当下平台经济的痼疾:“算法若只迎合人性弱点,流量终将如洪水般冲垮社会堤坝。”面对流量陷阱,他认为企业不能被带节奏,而要有定力。

  第二次《对话》,他选择在悉心耕作了十多年的赣南橙园。在这里,他不再是“饮料之王”,而是一个深入农村产业链的“产业推手”。农夫山泉与赣南脐橙的故事,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一场共创、共赢的实验。他说:“不是给农民一条鱼,而是教他们如何打渔。”农夫山泉的“垂直型企业”战略背后,是对“共富”逻辑的探索。

  第三次《对话》,他现身云南的有机茶园,谈“东方树叶”与“中国好茶”。他直言中国茶产业“痛点”,中国茶农的鲜叶一公斤不到3.5美元,但同样品质的日本绿茶在国际市场却能卖到30美元。这种价值落差,本质是工业化能力的缺失。他坦言,农夫山泉坚持高标准种植,只为让好山好水得到真正的尊重。在他看来,农民种得好,农夫山泉才能卖得好,这是一场价值链从源头就开始的革命。

  三次对话,诠释着他的多重身份——守业者、助农者、理想主义者。钟睒睒给人的印象,从沉默寡言的商人,逐渐清晰为一位“长期价值主义者”。

  助农不是慈善,是共同体


  在第一次“对话”中,钟睒睒曾说,“我的经历就是个农民,让我更多会去想农民。”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农夫山泉的助农模式,远不止于“收购”那么简单。它是一套系统性的“反内卷”方案,在快消行业里,反而透露出一种“慢经济”的理性。

  首先,它是利益共同体。农夫不搞短期订单式的收购,而是与农户共建基地,帮他们稳定预期、科学种植。这不是“收菜价”的逻辑,而是“共种一片田”的信任建立。橙园、茶园、新疆苹果、广西茉莉花……农夫山泉都在建立这种“源头共同体”。

  其次,它是价值提升链。农夫山泉的品牌背书,不只来自瓶子和广告,更来自土地与人的连接。通过标准化、有机种植、技术帮扶,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农民不再是最末端的被动角色,而是生态链的起点。这是一种农业的“再工业化”,却又保留了原生态的温度。

  再次,它是消费者参与度。一直以来,农夫山泉强调的都是“卖的不只是水,而是品质生活。”当城市消费者愿意为一瓶“好水”一瓶“好茶”多付出一些,其实也参与了“好水”与“好茶”背后的乡村振兴。助农,不只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的价值共建。

  从赣南脐橙到云南茶叶,从水源地保护到茶产业链重构,农夫山泉用市场化手段证明:生态投入可以转化为商业优势,这正是对“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

  助农不是施舍,而是激活土地与人之间的互信机制。土地不会说谎,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回馈你。

  商业的耐心与温度


  钟睒睒曾向身边人透露:他几乎不看大盘。

  确实,做企业,不能像炒股票。而这也是钟睒睒30年来始终如一的商业哲学。

  他不追风口,不爱并购,不沉迷扩张,不靠花哨的营销。他宁愿放慢新品节奏,也不轻易妥协品质。

  这份“慢”,背后是对长期主义的坚守。在当下许多企业频繁换赛道、狂奔融资、焦虑退出的语境中,钟睒睒的路径显得“笨拙”——但正因如此,农夫山泉才穿越了多个周期,坐稳中国饮料巨头位置。

  他的长期主义,是对产品的长期负责,对伙伴的长期绑定,对社会的长期投入。这样的长期主义,不是“不盈利”,而是“不急于盈利”;不是“不增长”,而是“可持续增长”。钟睒睒不是没有计算过利润,但他更看重的一定是:三十年后这片水还能不能喝,这座山还绿不绿,这群人有没有走向更好的生活。

  在这个人人追求“快”的时代里,钟睒睒选择了“慢”。他的三次“对话”,不是营销的操盘,而是企业家精神的一次次自我申明。他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做事;他不需要讨好谁,只是告诉大家,他在坚持什么、什么值得坚持。

  农夫山泉的故事,也许不能复制,但它提供了一种可能:在商业的维度之外,还可以有一种长久而坚韧的逻辑,连接人、土地与时间。

  钟睒睒或许不需要我们为他鼓掌,但这个时代,确实需要多一些像他这样“耐得住寂寞”的时间的播种者。

  无量山的云雾,孕育了虚拟的武侠传奇,而农夫山泉如今要书写的,是眼下正在发生的新传奇。让更多人见证,也期待更多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