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从技术叠加到场景深耕 春招市场掀起“AI热”

从技术叠加到场景深耕 春招市场掀起“AI热”

  眼下正值2025年春招。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访“百万英才汇南粤”上海站、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等多场招聘会现场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春招人工智能领域岗位大幅增长,特别是AI、算法、人形机器人等方面人才需求旺盛。

  “就业市场‘AI热’,既反映了未来就业的新趋势,也展现出产业升级的新动向。”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招聘AI人才的背后,AI赋能千行百业正从初期的“技术叠加”走向“场景深耕”,对不同层次和领域人才的细分需求将进一步助推产业发展“迭代升级”。

  企业“求贤若渴” AI岗位供需两旺

  4月14日,在“百万英才汇南粤”上海站招聘会现场,“算法工程师”“AI数据标注员”等岗位招聘区域人头攒动。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旁,求职者排起了长队。

  “从软件层面的人工智能算法、多模态大模型,到硬件层面的机械、机电、设计等都有招聘需求,招聘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0%。”智平方创始人、CEO郭彦东介绍。

  AI相关岗位成为本次招聘会的“顶流”。据介绍,在现场超3万个招聘岗位中,机器人、AI算法、AI智能体等技术研发岗位占比最高。华为、腾讯、比亚迪等700余家用人单位对AI人才“求贤若渴”。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圳今日人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招聘AI岗位需求黑字加粗写在展台的醒目位置,吸引了众多应聘者的目光。“招聘硕士研究生且不限经验,主要负责数智员工产品定义,构建数智员工提示词、工具和数据等方面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公司招聘经理白立介绍。

  不少在校生也专程前来寻找实习机会。华东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叶志颖表示,正在寻找算法控制类的实习岗位,希望通过实习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人工智能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

  “我们急需自动化、物理、生物医学等专业同人工智能专业结合的复合学科应用型硕博人才。”宁波数字孪生研究院招聘负责人邵媛介绍,自2023年该研究院成立以来一直在持续招聘,现在已有100多名员工,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位居各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以69.6%的求职增速位居职业榜首。人工智能领域也成为跳槽转型“新向往”,57.2%的职场人考虑从事AI类职业,呈现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催生行业新需求 开辟就业新空间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科技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在AI浪潮席卷下,众多传统行业催生了变革新需求,开辟出就业新空间。

  比亚迪招聘总监许云龙表示,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行业人才需求已从传统的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领域,拓展至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科学等新兴方向,具有人工智能技术和跨学科方面背景的人才很受欢迎。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顺应智能汽车发展,我们增加了算法岗位的需求。”许云龙表示,比亚迪期待机械、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加入。

  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近半数招聘岗位集中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领域。多家受访企业表示,项目实践成果与跨领域适应能力是企业较为重视的方面,应用复合型人才优势较大。

  “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倾向于招聘具备生物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背景的人才。”上海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博士邵君琳表示,接下来准备学习算法等相关知识技能,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在AI大模型等技术加速落地的背景下,互联网大厂对AI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纷纷打响“人才储备战”。

  阿里国际招聘官网显示,2026届校招中80%为AI岗位,包括AI算法、研发、AI产品经理等;字节跳动在招的1万个岗位中,有超过2300个与AI直接相关;百度社会招聘岗位1357个,近四分之一岗位为人工智能类。

  4月17日,腾讯宣布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3年内将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其中2025年将迎来1万名校招实习生,六成面向技术人才开放。同时,在大模型加速落地的背景下,腾讯还加大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类岗位的招聘力度,技术类岗位“扩招”力度空前,占比超60%。

  “在AI深度赋能下,无论是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还是加速转型的传统产业,都是就业提质扩容的重要引擎。”专家建议,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与就业协同,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产业发展和就业促进支持政策,持续培育开发新职业、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