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管理共识》发布 推动规范化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管理共识》发布 推动规范化血糖管理

  财经4月18日讯 日前,第18届全国老年疾病与营养治疗学术大会在京开幕,会上发布了《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管理共识(2025版》。

  共识发起人、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人民医院杨桦教授表示,共识凝聚了多学科专家智慧,从围术期高血糖的诊治、血糖监测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等诸多方面,基于循证证据进行了充分论证与梳理,为规范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和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权威指导意见,以期推动临床实践的进步。

  据悉,共识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三大学/协会联合推动,从总体血糖目标、血糖控制策略、营养支持治疗干预措施制定及特殊手术血糖调控等方面出发,围绕临床五大核心痛点问题,凝炼15条专业推荐意见,为规范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与血糖管理提出可行路径。

  共识发起人杨桦教授以及参与共识制定专家,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长、北京医院朱明炜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江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陈伟教授对共识制定的初衷以及共识亮点进行权威解读。

  凝聚百位多学科专家智慧 推动规范化血糖管理

  杨桦教授指出,应激性高血糖是手术、创伤或感染等引起的血糖升高,较大的血糖波动会影响术后恢复,增加感染风险,延长康复周期。此次制定共识的初衷就是为了规范化血糖管理。

  “研究发现,对重症或严重感染的患者而言,如果每天血糖波动在4 mmol/L以内,患者死亡率是15%;如果血糖波动在4~6 mmol/L,死亡率达23%;如果每天血糖波动>6 mmol/L,死亡率将升至35%。”杨桦教授强调,有效地减少血糖波动,加强血糖的精准化管理,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杨桦教授介绍,共识凝聚近百位多学科专家智慧,通过检索数千篇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多项专业指导意见,将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临床规范化进行围术期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和营养支持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朱明炜教授表示,虽然很多外科医生对血糖管理也有所认识,但是临床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此次共识的发布,明确了血糖控制的范围与管理策略,特别制定了在营养治疗期间血糖控制的方法。对于外科医生在开展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做好血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共识制定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继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制定共识的初衷是希望集合多学科专家的力量,基于严格的循证医学标准,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关于怎样在临床上发生高血糖的患者当中正确使用营养治疗的、可遵循的指导意见。”江华教授介绍,共识凝聚了近百位多学科专家的心血,历时一年多,当中反复讨论临床中可能发生围术期高血糖的各种场景,最终集纳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回答了在以上多种场景之下,临床医生应该如何做等核心问题。

  江华教授相信,随着共识的发布以及未来的推广应用,将为围术期高血糖患者的管理带来极大帮助,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最终为促进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陈伟教授表示,围术期高血糖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若未能做好血糖管理,可能带来不良临床结局,因此如何做好防治备受关注。

  陈伟教授希望此次制定的以营养支持和干预为核心的围术期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的专家共识,既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围术期高血糖,又能够指导医生通过配方的调整和途径的改善,让围术期需要接受营养支持的高血糖患者,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同时,实现血糖的平稳达标,为患者临床结局带来积极影响。

  15项专业指导意见 加速康复进程 提升生存质量

  此次共识针对围术期高血糖患者血糖管理和营养支持治疗的核心问题提出了15项专业指导意见,全面概述了围手术期应激性高血糖的监测与干预策略,以期为多专科领域医务人员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共识建议,应尽可能减少围术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将血糖控制在8~10 mmol/L范围内。同时建议采用个体化监测方案密切监测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若有必要可选用动态血糖监测法,对于血糖水平异常的患者应予以及时处理。

  应激性高血糖与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策略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不适宜的营养支持治疗策略可能导致患者的血糖水平出现更大的波动,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围术期高血糖患者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方案,共识提出了4项推荐意见。

  推荐围术期高血糖患者使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营养指标,改善代谢风险因素,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

  推荐非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用碳水化合物负荷疗法以降低术中及术后胰岛素抵抗的程度。研究证实,与禁食相比,术前服用低剂量和高剂量碳水化合物,可使术后住院时间分别缩短0~4天。

  推荐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使用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配方的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高MUFA肠内营养制剂比普通饮食更能降低高血糖患者餐后血糖峰值等指标,并提高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推荐使用添加左旋肉碱的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可降低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体内氧化应激,降低血糖。多项研究显示,对于住院患者补充左旋肉碱对稳定患者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及改善预后均有益。

  此外,共识对于如何调节围术期高血糖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配方,以及特殊手术(如减重手术、全胰腺切除术、心脏手术等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营养支持治疗提出了更多推荐意见,相信这些可行方案可以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全营养治疗高级培训课程 推动老年营养治疗科学化与精准化

  此次大会期间还展开了两场高级营养管理培训课程,其一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学科专家带来的“老年患者全营养治疗(Total Nutrition Therapy,TNT课程”,其二是由北京医院专家学者带来的“肠内肠外营养输注途径课程”。

  一方面,系统阐释了营养、衰老与长寿的内在联系,对于老年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如肌少症、营养不良、口腔问题等的防治要点进行解读,并提出社区基层医院老年营养管理的科学路径;另一方面,详细介绍了肠内、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的规范化应用要点和实施技巧,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学术盛宴,进一步推动老年营养治疗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助力健康老龄化进程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