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0亿元净流入 宽基ETF获资金持续加码
上周市场震荡,依靠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强势表现,港股通相关ETF周涨幅居前。与此同时,国防军工、农林牧渔板块调整,相关ETF周跌幅居前。上周(4月14日至4月18日),上市ETF整体资金净流入超700亿元,全市场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大关,其中宽基ETF显著吸金,伴随资金持续流入,沪深300ETF总规模重新回到1万亿元以上。展望后市,机构认为,中国资产在多重优势支撑下韧性明显;接下来,基本面有望成为市场主要的定价因素。
大盘宽基产品交投活跃
上周市场震荡,上证指数上涨1.19%,深证成指下跌0.54%,创业板指下跌0.64%,沪深300指数上涨0.59%。全市场1000余只上市ETF中,有542只涨幅为正。
4月18日,港股通相关ETF大幅上涨,港股通50ETF(159712)、港股通100ETF(159788)、恒生ETF港股通(159312)等批量涨停。依靠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强势表现,上周港股通相关ETF周涨幅居前。上周国防军工、农林牧渔板块调整,粮食50ETF(159587)、国防ETF(512670)、粮食ETF(159698)等周跌幅居前。
在成交情况方面,上周大盘宽基产品成交持续活跃。其中,作为新锐宽基ETF,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产品成为上周交投最活跃的指数基金,A500ETF易方达(159361)等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产品合计成交额超过900亿元。
港股科技及互联网板块成交持续火热,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中概互联网ETF(513050)交投活跃。
从单只ETF来看,银华日利ETF(511880)、30年国债ETF(511090)、华宝添益ETF(511990)、短融ETF(511360)、政金债券ETF(511520)等货币和债券型ETF周成交额居前。
增量资金持续入市
资金流向方面,上周,上市ETF整体资金净流入超700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全市场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大关。
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科创综指等宽基指数上周的资金净流入额居前。
其中,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等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获资金大举流入,一周资金净流入额达324.85亿元。伴随资金持续流入,近期沪深300ETF规模持续增长,总规模重新回到1万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机构仍在持续布局ETF新产品,更多增量资金有望持续入市。
4月14日,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集体开售。华泰柏瑞、博时、华富、工银瑞信、平安、大成、华安、方正富邦、南方等9家基金公司旗下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同日开启募集。
此外,4月15日,永赢基金上报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增强策略ETF。在此之前,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银华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的上报申请也获监管接收。
4月14日至4月15日,华夏基金、国泰基金陆续上报了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4月以来,还有华安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富国基金等多家公司上报了创业板人工智能ETF。
中国资产韧性明显
展望后市,机构认为,中国资产在多重优势支撑下韧性明显;接下来,基本面有望成为市场主要的定价因素,可关注内需消费、科技等主线。
易方达基金的基金经理林伟斌表示,4月A股上市公司密集公布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从历史情况来看,基本面有望成为市场的主要定价因素,业绩稳定、现金流充沛的高质量蓝筹资产与高股息资产有望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在具体标的方面,可以关注A股高质量龙头资产与高股息风格的代表性指数——中证A50指数与中证红利指数。
嘉实基金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反复,给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的扰动仍在延续,中国资产在多重优势支撑下韧性明显。面向未来,“内需消费崛起 科技自主可控”成为核心主线,无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还是近期有关部门释放的强力信号,一系列“稳增长”表态和组合拳接连出击,两大核心主线已吸引资金逢低布局。
具体来说,在内需消费方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4月7日以来,有关部门重磅发声释放明确信号,提振国内消费或将迎来超常规力度。在科技方面,部分关税豁免暂缓相关产业链短期压力,产业升级趋势明确,自主可控全面加速。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