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广发基金观富钦:聚焦AI创新周期 以好价格买入产业趋势下好公司

广发基金观富钦:聚焦AI创新周期 以好价格买入产业趋势下好公司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程日益深刻地影响全球科技,AI资产获得全球投资人的空前关注。“AI投资的核心是围绕创新周期进行布局。”广发睿盛混合基金经理观富钦认为,可以在基础设施、硬件、软件应用中挖掘相应的AI投资机会。具体到选股上,观富钦建议重点关注三类标的,即产业龙头、核心供应链以及高景气带来的阶段性供需错配。

  观富钦拥有13年从业经历、7年投资经验,在管理全市场基金前有9年TMT研究经验,在科技投资领域有着扎实的研究功底,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好价格买入产业趋势下的好公司”的投资理念。2025年一季报显示,广发睿盛近一年回报为24.74%,相较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为9.25个百分点。

  稳健投资科技成长股

  2011年,观富钦步入证券行业,一开始在卖方做了三年多的研究;2015年加入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覆盖TMT行业;2018年2月至2022年8月,管理广发电子信息传媒这只TMT主题基金。2020年4月,观富钦调入价值投资部,陆续管理广发稳健回报、广发睿盛等面向全市场投资的基金。

  观富钦自称是一个偏谨慎的乐观主义者,9年的TMT行业研究经历塑造了对成长股的偏好。“历史上的牛市大多沿着长期的产业趋势展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往往能获得盈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他解释道。

  但相比于价值类资产,成长股尤其是科技板块历来有高波动、高弹性的特征。“复盘2005年至2024年,中证信息长期跑赢沪深300,并且在大多数年份存在结构性机会。但是,其在某些年份的波动会比较大。”管理广发电子信息传媒时,观富钦觉察到自身性格中偏谨慎的一面,内心不希望承受太大波动。

  如何在捕捉长期阿尔法和降低波动之间做好平衡,观富钦对此曾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索。2019年至2020年,他花了很多精力研究公司的深度价值,希望通过研究核心竞争力来降低波动。基于对科技产业的基本面认知,观富钦慢慢形成了稳健投资科技成长股的理念,即以好价格买入产业趋势下的好公司。

  解决科技投资的“不可能三角”

  在主流的产业趋势中实现高增长的企业,其价格往往不便宜。观富钦所追求的好价格、产业趋势、好公司,听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三角”,但他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能有效解决框架内冲突的方法。

  具体而言,观富钦在挑选个股时,会将估值保护置于首要位置:“对于科技成长股投资而言,回撤管理是普遍面临的挑战。而好价格体现为估值保护,我希望买入有安全边际的公司,因为回撤可控。”

  其次是对产业趋势的判断。观富钦认为,纵观历史进程,伟大的投资机会往往来自大的产业趋势。因此要关注产业趋势的空间、渗透率,要注重寻找产业趋势的相对变化,尤其是净资产收益率的边际变化。

  最后是价值,好公司需要具备长期价值,即核心竞争力。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放在第三位,是因为观富钦认为价值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护城河的变迁往往难以在早期预判最终格局,很多时候还要结合产业趋势和行业贝塔进行动态评估。

  科技企业的成长通常会经历技术萌芽期(“从0到1”、快速成长期(“从1到10”和成熟期(“从10到100”的多个发展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由于潜在投资回报率丰厚而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观富钦介绍,更擅长捕捉“从1到10”阶段的投资机会,即企业完成技术研发后进入商业化落地和业绩兑现的时期。

  “我喜欢买符合产业趋势、能够长期成长、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这一类公司大多具有技术领先优势,一般是行业龙头或者是‘小而美’的隐形冠军。”观富钦总结,在买入价格上,倾向于在性价比较好或偏左侧时布局。

  围绕创新周期布局AI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掀起了新一轮AI创新浪潮。如何在AI领域找到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观富钦表示,AI投资的核心是围绕创新周期进行布局,可以根据“基础设施—硬件—软件应用”的节奏来布局。

  “近两年,海外算力、国产算力演绎得比较充分,但硬件环节还处于早期,AI对创新周期的影响还在中早期位置,仍有不少投资机会。”观富钦分析,在算力基础设施环节,倾向于配置处于景气上行的标的,比如电源、功率等环节。其中,硬件环节的种类较多,比如机器人、陪伴AI玩具、AI眼镜等新品类值得关注;在软件应用环节,可能出现“AI 企业管理、美图等各种业务场景”,核心是挑选具备垂直场景、拥有数据优势、最后能落地的标的。

  在创新周期驱动下,AI产业趋势也在发生变化,观富钦认为,有三类企业值得重点关注。第一类是产业龙头。从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这类企业往往率先诞生于海外。投资者需要做的是跟踪、理解与提升认知,关注可能出现的技术创新,包括研判技术从0到1向量产转化的关键节点,是否有新的颠覆式创新出现。第二类是核心供应链,即围绕产业龙头,寻找其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的机会。例如,消费电子上下游、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以及近年来的AI算力上下游。第三类是高景气带来的阶段性供需错配。例如2021年锂盐、工业硅等上游材料供给瓶颈,以及近期AI数据中心关键部件,如柴油发电机缺货等。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