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星辰大海的投资密钥 解码方正富邦李朝昱从0到1的投资方法论
2025年A股市场在AI狂热的推波助澜下热闹非凡,方正富邦基金李朝昱管理的“信泓”成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其独特鲜明的投资风格自然也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接下来让我们走近方正富邦基金基金经理李朝昱,谈谈如何在聚焦科技成长的基础上,做出阿尔法?如何在国家战略升级的时代浪潮中把握科技板块的确定性?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格局究竟如何,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今年春节后,科技股在狂热和质疑的声音中,人形机器人指数今年以来大涨28.42%,(数据来源:wind,截至3月27日,相关主题基金业绩水涨船高,方正富邦信泓在去年四季度将重仓股调整为聚焦人形机器人行业,也受益于这波市场行情业绩表现优异。然而3月末以来,在新的产业催化暂时缺位、宽松预期收敛、财报披露期临近下的市场风格高切低压力以及海外不确定性升温等因素扰动下,人形机器人板块出现调整。
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下发初期,李朝昱也多次发声提示投资者注意短期波动,“我觉得年初以来,机器人板块确实录得了比较可观的涨幅,所以我们认为短期市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波动调整,前期快速的上涨使得市场对于机器人应用落地节奏的预期出现分化,部分投资者可能对于机器人进入消费级市场投入了较为乐观的预期,但是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我也依然坚信科技赛道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蕴含着无尽的机会和惊喜。”
科技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是其魅力所在
国家战略转型的大环境下,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为何会如此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呢?
李朝昱称,“我是个科技迷,一直以来对于科幻类型的小说、电影、漫画等都十分的热衷,我觉得科技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发展的未知和不确定性。人们总说科幻是基于现有科技的联想,但往往忽略了科技的演进也常常受到科幻的启发,一些当时在电影和小说中被认为是天马行空的科幻场景在数十年后照进现实的案例比比皆是,我自己对此就时刻充满了期待。拿这次的人形机器人来说,当我第一次看到特斯拉展示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时,我立刻就联想到了经典电影星球大战中那个走路摇摇晃晃憨态可掬的人形服务机器人3PO,这带给了我不小的震撼和冲击,让我意识到人形机器人进入我们的生活可能真的已经不再遥远。正是这份对未来科技无限可能性的憧憬和追求,使我对科技成长类行业更加的关注和敏感。”
“我是在特斯拉2022年10月公布其第一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时开始关注到这个行业,此后的两年多时间,我做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调研和深入的产业研究,并保持密切的跟踪。而在2024年的下半年,我看到了在灵巧手,丝杠,减速器等各个环节技术与产品的逐渐成熟,特斯拉在同年展示的新一代Optimus产品已经有了较高的完成度和在部分工业环境下落地的可能性,因此我也判断2025年或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在这样一个契机之下,2024年四季度我开始重点布局这个板块。”
李朝昱坦言。
理想何时能够照进现实?普通大众和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度更多集中在To C端,也就是何时能应用在养老、居家服务上。李朝昱认为,其实现在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一个分歧就是因为处在放量的初期,未来增长的节奏和业绩释放不确定性较高,制造业工业级的应用是未来两年放量的主要场景,而C端服务类场景仍需技术的积累和产品打磨,因此市场可能也需要重新凝聚共识;回顾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过程中都伴随着各种困难和扰动,但人类的技术创新却从未因此而停止,人形机器人已经处在从0到1的过程之中,未来具备万亿市场空间的潜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泡沫。因此,我们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依旧保持信心和期待,看好行业长期的成长空间。
如何基于行业做出阿尔法?
谈及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相关投资,李朝昱称,如何寻找个股的阿尔法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即使在一个细分行业中,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公司,所以如何能够选出并重点配置具备阿尔法属性的个股就变得尤为重要。相比于指数基金,主动管理型产品往往更加注重基本面研究也更加灵活,要求基金经理对行业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跟踪,能够及时做出动态调整,以保证组合的收益和平稳,长期维度下也更能体现基金经理对个股的挖掘能力。
对于选股的标准,“我自己大体的一个风格或者说选股思路,找到具备“长期成长性 好的商业模式”的公司。长期成长性我主要关注几个维度,首先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处于什么状态,是朝阳还是夕阳;然后这个行业未来的长期空间有多大,是只有几十亿的小市场,还是说具备千亿甚至万亿的规模。行业未来3-5年甚至10年维度的复合增速是多少,能否满足我们对于增长的要求或者说标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否在产业链上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公司的产品是否支持它可以保持行业的增速甚至快于行业的增速,一般来说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或者说优秀公司他的份额会逐步提升,因此增速会快于行业增速;好的商业模式我主要关注模式的可持续性,包括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研发费用等,以及这些指标是否长期保持稳定;公司的经营质量(ROIC,是否重资产,上下游话语权,应收账款,现金流等。当然这些是我的框架,现实中的公司可能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瑕疵,我只是尽量保持持有的公司最大限度的符合我的标准。”
风险提示:投研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或未来投向保证。观点具有时效性。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