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指数化投资提速扩容 ETF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指数化投资提速扩容 ETF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4月17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并延续增长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全市场ETF规模达到4.06万亿元。其中,股票ETF是规模增长的主力军。

  自2004年12月份第一只ETF产品问世后,直到2020年10月份,ETF总规模历时近16年才突破第一个万亿元大关。此后,ETF进入加速发展期,2023年8月份,ETF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2024年9月份,ETF总规模突破3万亿元;2025年4月份,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不难看出,ETF规模扩容持续提速。

  “近年来我国ETF市场规模快速攀升,反映出投资者对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工具的认可度持续增强。ETF的多元化投资价值正通过日趋完善的跨市场产品体系得到释放。”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表示,ETF既能支持场内实时买卖,确保投资者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还能通过“ETF通”等创新渠道参与跨境投资,实现全球资产配置广泛覆盖。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不断普及,ETF标准化、透明化的工具属性已成为资产配置的新范式。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工具需求日益增加。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分析,ETF作为一种跟踪特定指数的基金,具有交易便捷、费用低廉等优点。机构投资者如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社保基金等,倾向于选择风格稳定、风险分散、成本低廉的资产配置工具,ETF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同时,个人投资者在了解到ETF操作简单、透明度高的优势后,也开始关注并投资ETF,近年来ETF的持有规模显著增长。

  吴丹表示,覆盖股、债、商品等多资产类别的ETF产品池为投资者提供了系统化的组合风险管理工具,帮助投资者实现更优的风险收益平衡。4月14日,首批9只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产品同日开始募集。业内人士认为,自由现金流是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相关指数产品适合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工具。

  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持续出台,也推动着ETF市场提质扩容。自去年新“国九条”明确“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后,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今年1月份,中国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全面完善ETF运作机制等具体举措。

  “我国ETF市场将继续呈现高质量发展趋势,跨资产、跨市场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将持续完善,规模也有望继续扩容、不断突破新高,这将有效助力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实施。”在吴丹看来,ETF指数体系将更加多元丰富,有望涵盖宽基、行业、主题等策略型指数,同时ESG、碳中和等新兴主题ETF将加速布局,推动指数化投资向更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此外,ETF市场配套机制将持续完善升级,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有望加大ETF的配置力度,进而为资本市场引入稳定的“源头活水”。

  田利辉认为,ETF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的途径来参与多样化的市场投资,但也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首先需要了解ETF的不同类型,例如规模指数(宽基、风格因子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等,并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ETF产品。其次要查看ETF的基础资产,了解其追踪的指数或资产类别,以及该领域的宏观经济状况。再次要比较不同ETF的管理费和其他费用,通常来说,费用越低越好。而且可以选择日成交量较大的ETF,这样可以确保在买卖时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较小的价差。

  “ETF的价格会随其所追踪的指数或资产价格波动而变化,因此存在市场风险。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以降低单一ETF带来的风险。”田利辉提醒,尽管大多数ETF旨在紧密跟踪其基准指数,但有时会出现跟踪误差,即ETF的表现与基准之间存在差异。如果某只ETF的日成交量较低,可能导致投资者在卖出时面临较高的买卖价差或者难以迅速完成交易。此外,对于跨境ETF,汇率波动也可能影响其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