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四月多家中小信托公司完成增资
财经5月7日讯 上月末,天津信托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注册资本由36亿元增至52.86亿元。据记者了解,以2023年年报数据为基准,天津信托注册资本排名从第40位跃至第23位,其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4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批复,同意天津信托调整股权结构、增加注册资本金。此次增资采用“转增资本 现金增资”方案,在天津金融监管局指导及股东支持下推进。公开资料显示,自混改以来,天津信托注册资本从17亿元累计增长超2.1倍。
天津信托称,本次增资为提升监管评级、增强市场竞争力筑牢根基,为业务创新与战略转型注入动力,助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天津信托将融入上实集团“科技 金融 产业”战略,以打造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为目标,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深化“融产结合 专精业务”模式,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创新转型。
记者根据用益信托研究院提供数据统计,2025年已有三家信托公司成功增资。2月12日,北方信托公告,2月10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批复,注册资本金由20.02亿元增至23.44亿元。当时北方信托称,此次增资为业务创新转型、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等奠定资本基础,增强各方对公司发展信心。未来,北方信托将围绕打造区域型信托公司目标,发挥天津国资控股信托公司作用,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
除上述两家天津辖内信托公司外,今年1月25日,吉林信托公告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31.50亿元增至42.05亿元。另外,3月初,陕国投信托发布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资不超38亿元,称此举有助于公司扩大业务规模,推动中长期战略实现。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信托公司增资热情在 2024 年有所消退。2024 年仅东莞信托和山西信托两家公司增资,合计增资 36.19 亿元。2023年则有10家信托公司增资,包括东莞信托、云南信托、安信信托等。
用益研究员向记者表示,今年信托公司增资热情或有所回升。其进一步表示,首先,信托公司净资本监管趋严。按《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净资本/风险资本需≥100%,净资本/净资产需≥40%。部分小信托公司面临较大压力,如有的信托公司2023年末净资本/风险资本仅39.60%。其次,信托公司业务转型需要。随着信托三分类改革推进,资产服务信托、标品信托等新业务成转型重点,此类业务对资本实力要求更高,增资利于信托公司拓展业务、实现战略升级。再次,信托公司面临行业评级压力。2023年《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将资本要求纳入评级体系,注册资本规模与初评得分直接挂钩。中小信托公司通过增资提升评级,可拓展展业范围、增强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信托行业增资背后,行业分化日益凸显。完成增资的信托公司,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在业务拓展、风险抵御等方面占据主动,与其他信托公司差距逐渐拉大。记者通过梳理信托公司2024年年报数据发现,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5家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三家超过2万亿元。另一边,中泰信托、长城新盛信托及华宸信托这3家公司的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均不足百亿元;同时,这三家公司注册资本也排在所有67家信托公司末尾。
一位业内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对完成增资的信托公司而言,充足资本是开拓新市场、布局新业务的关键。一方面,更高注册资本意味着更强风险缓冲能力,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能有效覆盖潜在损失,增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增资为信托公司开展创新业务提供有力支撑。随着金融科技发展,信托公司探索数字化转型,布局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标品投资等新兴领域,这些业务需专业能力与强大资金实力支撑。
其进一步表示,部分中小信托公司因股东实力不足、盈利水平有限等因素,在资本补充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资本充足率、风险拨备等指标要求趋严,增资成为信托公司合规发展重要途径。完成增资的信托公司,能更顺利通过监管审核,获得更多业务牌照和创新试点机会;未达标者则可能面临业务限制,发展空间受限。
总体来看,信托公司增资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显示信托公司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市场挑战,推动业务发展。这有助于提升行业在投资者、客户、金融监管机构等各方眼中的形象与公信力,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源流入信托行业,为行业整体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对于未来信托行业发展情况,财经将持续关注。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