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开创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小马智行引领未来出行新趋势…… “人工智能 ”赋能未来产业发展
电力巡检机器人、隧道巡检机器人、消防机器人、情绪稳定的“AI司机”……近日,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集中采访活动中,记者实地探访了“人工智能 ”的3个实践,深入了解广州的机器人、AI和大模型行业的发展。
中科开创
打造人形机器人的“大脑”
电力巡检不再需要人冒着生命危险爬上高压电塔;电动汽车充电桩可以像网约车一样随叫随到,充电效率提升400%。这些机器人产品都来自中科开创。
中科开创创始人欧阳开一表示,他们正在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用AI技术重新定义全球电力巡检和作业机器人生态。
“目前中科开创研制的机器人产品,不需要呼吸、不怕爆炸、无视极寒酷暑,甚至能在无信号环境中精准作业。”欧阳开一说。
在广东、青海等地的输电线路巡检中,中科开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巡检。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在极端环境下工作,还能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设备缺陷,准确率高达98.7%,相比人工巡检,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50%。更重要的是,它们让运维人员远离高危环境,真正实现了“安全巡检”。
在广东某超高压输电线路,传统带电检修需要工人穿上厚重屏蔽服,在100多米高空与50万伏电压“共舞”。而中科开创的带电作业机器人,凭借国产高性能芯片和鸿蒙系统双驱动,实现10厘米级精准定位,能在不停电状态下完成地线修补,效率提升50%,更让检修人员彻底远离电击风险。
2025年,中科开创宣布启动“灯塔计划”,布局人形机器人,专注于打造机器人智能单元,使其能够接入不同的机器载体,这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中科开创通过在具体行业场景中落地应用,让这些智能单元首先成为行业专家级的“大脑”,然后逐步发展为具备通用智慧的“大脑”。
此外,中科开创正与海外顶级大学合作孵化具身智能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能自主完成高危环境下的复杂操作(如配电房开关柜检修、发电厂设备维护),还能通过多模态感知与深度学习,实现“类人”决策能力。
凭借100 项专利(发明专利33项)和与中国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中科开创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欧阳开一表示,中科开创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
小马智行
让的士、卡车用上“AI司机”
成立于2016年的小马智行,致力于提供安全、先进、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实现未来交通方式的变革。
在广州南沙的街头,以及市中心往返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的路上,游客经常能看到车身贴有“小马智行”字样的自动驾驶车辆。这些车辆宛如一个个“情绪稳定的AI司机”,载着乘客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乘客只需打开“小马智行”App或者同名小程序,选择相应站点下单即可轻松乘坐。
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车辆拥有全面功能安全和冗余保障。车辆运行中,千余项监控机制实时分析系统的安全状态,在遇到更为复杂的安全风险场景时,小马智行自研的多重冗余系统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每一辆车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小马智行(PonyPilot)”App注册用户数超30万,半年内每辆自动驾驶车订单量日均超15单。截至2024年8月底,约70%注册用户多次使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目前,小马智行正在推动自动驾驶车辆的前装量产,与丰田、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一起开发第七代Robotaxi,预计新车将在未来两年批量下线。
在自动驾驶卡车物流方面,小马智行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小马智行以干线、专线物流等为业务场景,为客户提供自动驾驶卡车技术和物流解决方案。在广州南沙港快速路上,几辆自动驾驶卡车正排成一列,按照道路限速100公里/小时有序行驶。这就是小马智行的“1 N”自动驾驶卡车编队,即由一辆自动驾驶卡车领航,引领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安全行驶在公路上。
小马智行已经与物流服务商中国外运、卡车制造商三一重卡等形成“黄金三角”的合作闭环,打造“技术 车辆 场景”的独特模式。
作为国内首个拥有跨省(京津塘)自动驾驶重卡示范应用许可的企业,小马智行还获得广东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广州市首个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等。
成立8年来,小马智行作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已与多家出行及物流服务运营商、整车制造商等上下游伙伴深度合作,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与产品的商业化落地。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已累积近4500万公里的全球自动驾驶路测里程。
云蝶科技
深耕垂直大模型
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蝶科技”)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与垂类大模型企业,聚焦用AI大模型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为用户提供从垂类大模型、智能硬件到全场景应用的人工智能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快速成长为技术创新领航、业绩增长领跑、市场规模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据公司创始人田雪松介绍,2019年,他带领5位“广漂”博士汇聚海珠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创立云蝶科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在企业初创期,云蝶科技从垂直场景切入,将自身技术优势与行业痛点深度绑定,专注解决行业实际问题。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云蝶科技持续在AI大模型、视觉识别、数字文本采集、大数据分析、专用处理芯片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积累企业自身技术优势,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成立6年以来,云蝶科技已拥有30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包括143项专利技术),其自主研发的音视频识别分析算法和AI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技术处于前沿水平。
2024年7月,云蝶科技自主研发的“行知大模型”正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成为国内首个教研科研类大模型;2024年9月,云蝶行知大模型凭借卓越的算法实力荣获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AI大模型赛亚军。
行知大模型采用云蝶独创的KTD架构和知识蒸馏技术,有效降低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通过采集、处理行业数据构建专用知识库,结合基础大模型作为底座进行参数调优,形成更精准的智能化服务垂类大模型,具有“小算力、低成本、快落地、可迁移”的特色。
目前,行知大模型已在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落地应用,并实现“盈利大模型”。如在云蝶深耕的教育领域,行知大模型的读文章、写教案、听课堂、评教学等功能,极大帮助教师提质增效,实现专业成长。
今年,云蝶还进入“大模型 智能硬件”领域,开发云蝶AI智能鼠标,可一键唤起行知大模型,智能生成各类PPT、文本、图片、表格,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办公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