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人挤人”,还算是旅游吗?专家:建议学校增设春假和秋假,将创造两个新的旅游小高峰【附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五一”假期,一如既往的“火热”。全国重点城市、重点旅游景区“人山人海”。在社交平台上,多个热门旅游城市都“体验”到了“被攻打”的节日气氛。有网友感叹:“据说每个城市都来了1亿人”。
据文旅部5月6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五一黄金周出行,确实带动了旅游业复苏,游客们感受假日气氛,极大推动了市场消费。但在人流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景点拥挤、交通堵塞、价格飙升等现象让游客们感受到了一些不便。
不少网友在评论中质疑:“这种人挤人的还算是旅游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到国定假期就出现的旅游舒适度下降的问题与调休制度息息相关。环球旅讯首席分析师彭涵认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大人和孩子两方面入手。在父母这边,要落实职工的带薪休假问题,让职工有更多自由可以选择出行时间;在孩子这边,应该呼吁学校增设春假和秋假(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暑假和寒假的时长),这样孩子家长一起成功凑假的概率就大大提高。
携程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梁建章曾撰文建议,落实灵活的年假制度以及广泛推广中小学春秋假。在梁建章看来,对企业而言,实施员工带薪假期制度不会严重妨碍运营;对学生而言,一到两周的休假也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现有的寒暑假制度在时间上也“不甚合理”。
梁建章认为,春假和秋假如果能有效落实,将创造两个新的旅游小高峰,同时减少黄金假期旅游扎堆拥堵现状。若要避免如“五一”等国定假期出现的种种旅游市场乱象,就应当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包括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企业灵活办公,学校增加春秋假制度和假期设置等等。至于这些改革举措所能产生的积极效果,不仅仅会作用于旅游业,更将对家庭和教育领域都产生深远影响。”
回看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情况: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逐年上升,2019年达到60.06亿人次。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大幅下降。2022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7.16亿,同比下降22.1%。
2010-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先升后降态势,下降主要源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为2.23万亿元,相比2019年下降61.07%。2021年,随着疫情形势有所好装,国内旅游收入有所回升,为2.92万亿元,2022年全年国内旅游收入2.04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87万亿元,同比下降30.0%。但综合来看,国内旅游市场较2020年有所回升。
——节假日旅游市场发展情况
从近三年的节假日文旅市场表现来看,总体保持平稳发展趋势。2023年元旦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
再从旅游收入的角度来看,2021-2022年旅游收入未发生较大变动,2023年迎来较大增长。2023年元旦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35.1%。2023年春节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建议,可进一步把休息自由权下放给企业和员工。如果年假能真正落实,每个人每年有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安排出行,对提升旅游消费是有好处的。他表示,集中出游会给景区、热门旅游目的地带来比较大的压力,甚至可能超过承载能力,造成服务质量下降。而错峰出行可以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游客出行体验,从而增强游客的消费意愿。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认为,进一步提振旅游经济,最主要的是要提高景区和当地的接待质量,让消费场景更友好。而王琪延则建议,从供给侧来看,旅游目的地、景区要提供更多的消费场景,新业态和新产品,从而提高消费品质。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