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压力与财务困境双重打击 奔驰天价裁员有用吗?
【科技】近日,汽车行业风云再起,有消息称奔驰正在实施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据了解,截至10月20日,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有人最高拿到400多万元的补偿金。

奔驰
有消息透露,此次奔驰的补偿方案采用了精细的梯度设计,补偿金额与职级、工龄直接挂钩,同时增设了“加速奖金”鼓励员工尽快离职。这不仅加速了裁员进程,也降低了裁员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使得原本享有至2034年的就业保障的员工们,纷纷在丰厚的补偿面前接受遣散方案离职。

对比行业标准,特斯拉中国裁员仅给“N 3”,大众中国为“N 6”,而奔驰中国区被裁员工最高能拿“N 11”。例如,拥有30年工龄的中层经理,遣散费可超过400万元,普通工人也能拿到80万元左右。
从市场角度来看,奔驰突然推出如此大手笔的补偿方案背后,或许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电气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奔驰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即便在裁员这种情况下,奔驰也希望以较为体面的方式处理,维护企业在员工和公众心目中的声誉。
裁员原因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传出,奔驰管理层将在4月给所有员工发信,鼓励员工自愿离职。遣散费方案于4月启动,主要针对工程师、行政、IT领域的员工,相关员工可以在2026年3月之前申请。
奔驰CEO康林松曾表示,希望这份优厚的离职补偿能够鼓励约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奔驰官方希望到2027年,通过外包决策、不填补空缺职位以及遣散费等方式,每年节省大约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
奔驰裁员的背后,是面对全球汽车市场加速向电气化转型,公司财务表现亮起红灯的举措。2024年财报显示,奔驰全年营业收入为1455.9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同比下降4.5%;税后净利润为104.0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60亿元),同比下降28.4%;全年毛利率降至19.6%,是四年来首次跌破20%。同时,奔驰中国区销量下滑7%,纯电车型销量更是暴跌23%。

更严峻的是,奔驰预计2025年利润还将大幅下降,息税前利润、自由现金流将显著低于2024年。根据现行劳资协议,奔驰不能强行解雇员工,故推出自愿离职补偿计划,目标覆盖超3万名员工。
投资布局
在电气化转型过程中,奔驰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去年9月,奔驰公布了在中国的新投资计划,宣布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用于在中国的全新产品研发和生产。
按照计划,这140亿元投资将用于推动奔驰两大全新平台以及多款中国专属车型的投产。自2025年起,奔驰将陆续投产中国专属的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长轴距GLE SUV新车型,以及基于VAN.EA平台的全新豪华纯电MPV。

全新奔驰纯电CLA
今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佟欧福,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需多元发展模式,奔驰将继续秉持“奔驰标准”,与中国合作伙伴突破技术边界,带来超越客户期待的豪华产品。他还强调,到2027年,奔驰将在全球推出超40款新车型,包括7款中国专属车型。

佟欧福
在9月的慕尼黑车展上,奔驰带来了全新纯电GLC SUV的全球首秀。该车基于全新的MB.EA架构打造,继承了家族的全新设计语言,配备先进的800V电气架构。预计到2026年,北京奔驰将投产中国专属加长轴距版本纯电GLC SUV,包括首个中国专属长轴距6座版本。
而将在11月上市的全新奔驰纯电CLA,以25.9万元的起售价和多种限时权益打破了消费者对豪华纯电轿车的价格预期,让技术导向的豪华体验触手可及。该车既保留了奔驰在安全、品质和设计上的传统优势,又在智能化本土适配和三电效率上实现“增强”。这些改变并非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一个明确的战略信号:身处电动化转型中,奔驰正更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重新定义电动时代的智能豪华体验。
宝马、奥迪转型
随着汽车行业加速电气化转型,传统豪华品牌宝马和奥迪在转型中也各显神通。宝马在9月慕尼黑全球首发的新世代BMW iX3给出了答案。这是宝马电动化转型进程中最具战略意义的量产车型,不仅代表着品牌自身的技术跨越,更意味着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新世代BMW iX3
对宝马而言,新世代BMW iX3标志着宝马正式从“油电共生”阶段迈入“纯电原生”时代。其采用的是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作为首款量产的新世代车型,首次展示了宝马完全为电动时代重新设计的架构体系。
此外,新世代BMW iX3展现的“全球技术 中国定制”模式,为跨国车企提供了本土化的新范式。针对中国市场的轴距加长、座椅优化以及阿里巴巴、Momenta分别在ai和驾驶辅助领域的本土生态融合,彰显了宝马“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深度。不仅如此,直到2027年,宝马集团将在全球推出40多款全新或升级产品,每款都将融合新世代基因。
另外一边,奥迪全球CEO高德诺也在今年9月交出了首份转型成绩单。两款里程碑式的新车——全新Concept C电动概念跑车和新能源品牌AUDI旗下首款车型E5 Sportback,相继在慕尼黑车展和中国推出。奥迪借此宣布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方向已基本确定。

AUDI E5 Sportback
为了跟上中国的消费趋势,2024年5月,奥迪宣布在合资公司上汽奥迪旗下复活奥迪公司早期的字母标识“AUDI”,并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将其打造为豪华品牌中第一个专属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品牌。
一年后,首款车AUDI E5 Sportback按中国速度面世,采用了为中国开发的全新平台和中国本土化设计、功能配置,搭载宁德时代的电池,以及与中国头部智驾公司Momenta共同开发的“德系Driving DNA 端到端飞轮大模型”。
写在最后
在汽车行业电气化转型的汹涌浪潮下,奔驰面对财务困境、劳资协议等情况,迫不得已拿出“天价”裁员这一举措。
从销售数据来看,形势对奔驰颇为严峻。2025年前三季度,奔驰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不尽人意,销量仅为13.86万辆,同比下滑7%。反观其竞争对手宝马,同期电动汽车销量却高达32.3万辆,实现了10%的同比增长。而在中国市场,奔驰更是面临着理想、问界、比亚迪等多家实力不俗的车企围剿。
奔驰此次大规模裁员虽是应对转型压力与财务困境的无奈之举,但也透露出其在电动化转型中决心背水一战的果敢。从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到推出极具性价比的全新纯电CLA,奔驰试图在坚守豪华品质的同时,以更亲民的价格和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重新夺回在电动豪华市场的主动权。
然而,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趋白热化,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且挑剔。奔驰想要在这片红海市场中突围成功,重拾往日辉煌,绝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