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 宝宝反复发烧的原因 宝宝发烧的处理

宝宝反复发烧的原因 宝宝发烧的处理

一、引起孩子发烧有哪些原因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发炎等上呼吸道的感染。这时,孩子除了发热以外,一般还会伴有相应部位的其他症状,例如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轻度咳嗽;同时还可以出现浑身乏力、食欲下降等,部分婴幼儿由于突发高热而引起惊厥。

  2、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此时孩子除发热外,往往伴有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3、细菌、病毒感染:因疾病所引发的小儿发烧现象,多半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医师指出,像是感冒、扁桃腺炎、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肠胃炎、脑膜炎等疾病,多会伴随发烧症状。

  4、癌症、肿瘤、自体免疫性疾病:癌症、肿瘤或自体免疫性疾病,也会释放出一些细胞激素,使体温调节中枢改变原先设定,因此也会有不明的发烧症状出现。

  5、对新生儿来说,当出现症状不明的高烧时,验尿检查是必要手续。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症状,除了发烧,还会有尿频、尿急、小便痛与小便失禁等现象。相对于较大孩子能表达除了发烧以外的不适感受;小小孩因为表达能力有限,容易造成病情误判,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败血症。

  幼儿的发烧筛检,除了会透过验尿程序来检测是否有泌尿道感染,一般大型医疗院所,对于三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处理流程,医生会依病况进行血液、粪便,甚至抽取少量脊髓液做检验,以排除其它感染的可能性。

  6、专家指出,由于新生儿脑部下视丘功能发展还不完整;加上宝宝身体体积小,相对体表面积大;且汗腺不发达,散热机制较差,一般幼儿的体温,多会比大人稍高个0.3~0.5℃。

  7、环境因素:凡室内通风不良,或是爸比妈咪帮小宝宝穿太多衣服,盖太厚棉被等,都易让小宝贝因为身体体温无法外散,造成“假性发烧”现象。另外,宝宝刚吃完热食或牛奶,也会因血液循环快而有体温过高现象;而宝宝刚洗完澡后,因水会吸热,此时体温会稍微偏低。

二、宝宝发烧快速处理方法

  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宝宝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可以采用适当饮水、物理降温的办法,注意让宝宝充分休息。 对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采取“开包”打开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渐降温的效果,一般来说发高烧的宝宝应该不要盖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

  宝宝发烧在38.5℃39℃左右时,在家中可首先采取以下物理降温的办法。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一次用一种药为原则,以减轻宝宝的不舒服,并防止宝宝高热惊厥的发生。

  用温湿半干的大毛巾敷在宝宝的胸腹部,但要注意室温以免着凉。另外,也可用几块稍凉的湿毛巾(约25℃)拧成半干,放在宝宝的额部、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进行冷敷,每5~7分钟更换一次,宝宝也会感到很舒服。

  当宝宝的体温升到38.5℃以上时,妈咪在利用物理降温帮宝宝散热的同时,也要适当辅以退烧药物。如果宝宝拒绝口服药物,退热栓就是最好的选择。 宝宝发烧体体温在39℃或以上 宝宝发烧体体温在39℃或以上(尤其是3岁以下宝宝),不是由于接种疫苗引起发烧;小便有烧灼感;烧退超过24小时后,又反复烧起来;且发烧超过72小时,则建议立刻就医,以确保宝宝的安全。

三、孩子发烧什么情况需要吃退烧药

  一般38.5℃以下不需要吃退热药。38.5℃以上可以吃,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医师指示使用。退热药有“布洛芬混悬液 ”“乙酰氨基酚滴剂”“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等,这几类只能吃一种,不能同时使用。用了第一次,第二次最好隔6小时。退热栓是塞屁股的,有些小孩顽固不吃使用比较好。高热不退的,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效果最好。“尼美舒利颗粒 ”现在很多家长还在使用,最好还是不要吃,因为很可能引起肝脏疾病。

  如果你小孩以前发烧会抽筋,医学上叫“热性惊厥”。那你就不要等待38.5℃以上就吃退烧药,一般38℃就要吃,如果退不下来,还要赶紧去医院,因为搞不好就会抽筋。

  除了吃退烧药,一般家属也会给吃一些感冒药。应该注意的是,西药感冒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锌布颗粒剂等也含有少量退热药成分,如果你吃了退热药不久,最好不要吃了。你可以选择吃中药感冒药:牛磺酸颗粒,清开灵颗粒等。

  吃了退热药后小孩还是高热,还没有到达吃第二次的时间(或者你不想给小孩吃退热药),你可以用物理降温,有些家属喜欢用贴退热贴,其实38.5℃以上作用不大。最好的办法是用温热毛巾擦拭全身,或者洗个温水澡。现在医院不主张用酒精擦浴(据说有出意外的风险)。

四、宝宝发烧用药的注意事项

  1、前言说到的这两类退烧药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4、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