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杭州):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陈林 Lin Chen
尌林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世界设计联盟(World Design Consortium)高级合作伙伴
2020 AD100 YOUNG 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新锐
2020中国最佳民宿设计人物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
所获奖项:
2021 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 建筑与结构设计金奖
2020 ArchitizerA Firm 全球年度最佳小型建筑事务所
2020 ArchitizerA 概念类·学习类大奖
2020 ArchitizerA 文化类·文化馆类大奖
2020 iF Design Award 建筑设计奖
2020's Best GPDP Award 法国双面神文化建筑金奖
2020 DtEA 全球最具教育意义建筑设计奖
2020 中国台北设计奖优选奖
2020 WA Awards世界建筑大奖、
2020 中国设计头条年鉴榜 TOP DESIGN100 |年度优秀酒店设计
2020 AIM 安宁黎明社区改造金奖
2020 美好生活·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2019 IDA Design Award 其他类建筑金奖
2019 DFA Design For Asia Award 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
2019 I-ding Award 公共建筑空间类金奖
2019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文化类建筑奖
2019 AIM 安宁金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入围奖
2018 年有方年轻事务所
01 梁家山·拾云山房
△ 拾云山居 摄影:赵奕龙
南边多山,山有深林。
△ 群山环绕的村子 ©尌林建筑
拾云山房位于浙江省金华武义县一处山林古村之中,村子保留了完整的夯土民居面貌,村中建筑依山势高差而建,群山环绕,村口处尚存几颗繁茂的古树,已上百年。书屋坐落于村口广场不远处,旁边是保留完好的夯土三合院民居,场地原址有一个牛栏房,坍塌后被拆除。
△ 建筑区位 ©尌林建筑
建造书屋,是为了给古村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一个让人静下心的地方,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回到山里;也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丰富而安静的场所,让小孩子和老人都能在这座建筑中里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 鸟瞰书屋 摄影:赵奕龙
△ 书屋融合在层叠的屋顶关系里 摄影:赵奕龙
让空间与乡村友好
把书屋的一部分空间留给村民,是我们设计初始阶段就有的想法,所以一层设计成一个开放的架空空间,村民们可以在此喝茶聊天,小孩们也可以在这里玩耍打闹,把各种活动的可能性都串联起来。
△ 手稿 ©尌林建筑
同时站在场地关系的角度思考,在设计策略上抬高书屋的实体空间部分,让建筑体首层与道路之间形成空间的退让。而书屋的二层则和儿童戏玩区在同一空间层面上,方便儿童玩耍与家长照顾。在乡村设计建筑,我们都希望建筑与村民、与乡村环境都能保持一种最友好的状态。
△ 从西南角看架空的书屋 摄影:赵奕龙
△ 村民在书屋首层喝茶聊天场景 摄影:赵奕龙
天井与时间性
天井作为空间核心被安放在书屋中,尺度怡人,下雨时,雨水从天井落入书屋水池,在书屋就可以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晴天时,阳光可以直接照射进来,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我所理解的乡村建筑的精髓,是一种人与空间、人与自然、人与时间和谐共处的状态。
△ 天井与水院 摄影:赵奕龙
回廊与交流
在书屋二层设计了两圈回字形的书架,一米左右的宽度,尺度舒服,由首层结构架空悬挑而出。行走在回廊犹如游园的体验;同时,书架上打开了很多洞口,让视线穿透,空气流动。
△ 书架回廊 摄影:赵奕龙
△ 入口与上夹层的楼梯 摄影:赵奕龙
读者漫游于回廊时,视线和空间通过洞口突然被打开,空间的边界便消隐了。当人站在洞口的另一边,透过窗口,不但能看到坐在窗台上看书的人,还能看到更远的窗外,远处的山林和大树。通过屋内层层递进的透视感能产生空间与人,与环境的交流和对话。
△ 书架框内窥视阅读空间 摄影:赵奕龙
△ 儿童阅读空间的多种状态 摄影:赵奕龙
△ 与阅读状态相结合的书架 摄影:陈林
实验性的尝试
实验性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建筑设计研究方法,在书屋的设计中,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一个是形态类型上的实验,一个是材料运用上的实验。
△ 形态演变 ©尌林建筑
形态类型上,把书屋实体空间部分抬高,实体部分延续当地民居的双坡屋顶形式和坡度,以及传统的屋面顺水做法和小青瓦的铺设,却在屋顶的屋脊上做了微小的设计动作,让屋脊的角度做了6.5°小偏转。使书屋的屋顶形态发生一点微妙的形态变化,屋顶的檐口一高一低,室内屋顶的倾斜结合均质书架的空间,让空间发生变化。
△ 设计策略 ©尌林建筑
△ 阅读空间 摄影:赵奕龙
乡村对于很多建筑师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很多时候是一种尝试,设计的灵感不仅只来自建筑师的直觉判断,而且需要根植于乡村本身,让在地性与创造性很好的结合。
△ 手工模型 ©尌林建筑
02 马儿山·林语山房
△西北侧仰看民宿 ©赵奕龙
缘起
马儿山村离张家界主城区约25分钟车程,相较于张家界景区,这儿的山虽不是奇峰却也林木葱笼,加上零星散落于山坡田野间的民居,别有一番野趣。作为张家界美丽乡村的典范,马儿山村已有基本固定的当地游客来源。周末时分,选择来此游玩休憩的游客不少。
△南侧鸟瞰民宿与远山的关系 ©赵奕龙
场地策略和场所精神
建筑用地是由三个宅基地组成,长条状地块,在东西方向上有将近3米的高差,两个宅基地位于西侧,一个宅基地位于东侧下端,刚好建筑就形成了两个主体量,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中间用一部半通透的楼梯廊道链接两边。
△傍晚南侧立面建筑的虚实关系 ©赵奕龙
△顺应地形逐级而下的台阶和水景 ©赵奕龙
远山作为关键要素,在空间中希望被不同的方式观看感受:在建筑的下部分空间,山体是隐隐约约在树干间透出来,越往上行走,视野开阔的同时,连续的山屏也逐渐展现。同时通过客房的不同开窗方式,远山被引入的状态也不同,有长条卷轴式,有框景片段式,有连续断框画幅式,对不同的空间尺度和类型进行呼应。
△远山长卷横轴框景 ©赵奕龙
远山近林,情感共鸣
一层接待大厅是一个横向展开相对低矮的空间,压缩了视觉和体感。右行下几步台阶进入下沉的休闲区域,连续的横向玻璃窗提供了相对开阔的视野。低层树木枝叶繁盛,层叶荡漾,偶见远山。从休闲厅逐级绕行至左侧,设置了水吧和早餐厅,吧台以天然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斑驳的竹影形成天然的动态画面。
△横向延展的接待大厅空间 ©赵奕龙
△土砖墙与空间中高差台地关系 ©赵奕龙
△横向连续的长条玻璃窗将树林引入室内空间 ©赵奕龙
一层的两个客房布置简洁,空间围绕两个方向的景观展开布置,床朝向北侧的远山,喝茶区则朝向东侧田野,户外有一个L型的休闲阳台。
△东侧的喝茶空间朝向开阔的田野 ©赵奕龙
二层设置了亲子房:空间分上下两层,内部有楼梯上下,室内根据不同使用属性设置了不同的高差和地面材料,屋顶木结构层裸露。
△有内部悬挑楼梯的亲子客房 ©赵奕龙
顶层大套房,空间横向延展,从玄关转入便能看到连续的山景被引入室内,视野被完全打开,近处有部分树杈冒出,形成近景远景层次,空间通透自由,屋顶木构梁架裸露,结构与空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透过木结构和天井看到整个通透的大套房空间 ©赵奕龙
结构体系和在地化材料建造
建筑的立面材料我们更希望能具有在地性,回到自然与建造的关系上, 充分的利用当地有的材料,既控制建造成本又能方便的找到当地工匠施工。像垒毛石,土砖墙,水洗石,水磨石,青砖墙,小青瓦,都是当地非常常见的用材,施工工艺简单,易取材,建造精确性易把握。
△建筑上的毛石垒砌墙面 ©赵奕龙
在结构的选择上,我们希望结构本身就是可以被表现的,是建筑空间和墙体体系的一部分,可直接被感知。用木模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即是剪力墙结构,又是内外空间墙顶面,木纹和水泥质感即纯粹又能被直接触摸,而且可以实现无柱大开间空间,减少柱子的出现,实现空间自由。木构在当地传统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建筑的上半部分使用纯木构,与剪力墙结构体系咬合,木构杆件在室内空间中直接裸露,无二次装饰面层,结构材即空间面材,所有电线都走在屋顶保温层空腔里,极致的结合建筑结构和室内效果。
△架空的灰空间,远山若隐若现 ©赵奕龙
理解精确性
我们总是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去化解传统建造和现代设计的矛盾?如何让工匠理解图纸?如何让看似零散的材料组织成空间?我的回答是对精确性控制很重要。精确不等同于精致,精确在我看来可以被理解成一种感知,一种内在的控制逻辑,可以用语言传达,可以被训练,但不一定能用图纸完整表达。精确可能是抽象的,在建造中与用心感受精确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我会跟垒石的工匠师傅说:垒石头的时候,自然面外露,无需水泥勾缝,水泥砂浆退进毛石墙面三公分,石墙整体关系下大上小,大小石块穿插垒砌,无需挑选颜色,1.5米间方用拉钩与内墙体拉结。景观墙体用大于建筑墙体1/3大小的石块垒砌。工匠师傅基本能做到这句话的要求也就算是精确了。
△架在石坎上被看全的东立面 ©赵奕龙
一体化设计的实现
这次是一次相对综合的一体化设计实践,涵盖了项目定位策划、区域规划、建筑、室内、软装、景观、灯光、结构、水电暖、智能、标识导视全专业、全系统、全过程的整体设计,全盘考虑,一体化设计落地。形成建筑与室内空间的连贯性,硬装和软装搭配的完整性,建筑跟景观衔接的延续性,结构与材料关系的统一性,各方面在图版和实践中做到比较好的配合,也减少了很多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各工种的矛盾冲突,大大缩短了项目的施工周期,建筑室内景观施工紧密衔接,节省了大量的造价成本。同时一体化的设计过程保证了设计语言系统的完整,材料体系的贯穿,实现室内外自然过渡,创造了空间的完整体验,最后呈现完整统一的空间效果。
△手工模型 ©尌林建筑
2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