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 蛐蛐和蝈蝈(蛐蛐和蝈蝈的区别图片)

蛐蛐和蝈蝈(蛐蛐和蝈蝈的区别图片)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蛐蛐和蝈蝈的问题,以及和蛐蛐和蝈蝈的区别图片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蟋蟀和蝈蝈的区别
  2. 蛐蛐和蝈蝈怎么区别
  3. 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
  4. 蛐蛐与蝈蝈的区别
  5. 蝈蝈和蟋蟀区别

一、蟋蟀和蝈蝈的区别

1、蟋蟀:蟋蟀别称促织、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等,“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2、蝈蝈:蝈蝈别称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油葫芦(河南漯河与平顶山交界处,苏北徐州地区)、叫应(北京西部张家口至山西)、土喳子(四川南充)、蚤蚂(四川达州、四川渠县)、土狗子(湖南衡阳)、乖子(鲁北地区)等。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外露。

雄、雌腹端均有尾毛1对。雄腹端有短杆状腹刺1对。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

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呈盾形。前翅各脉褐色。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

前足腔节基部具听器,3对足的腿节下缘具黑色短刺并呈锯齿状。后足发达,善跳跃,腿节上常有褐色纵走晕纹。

1、蟋蟀: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2、蝈蝈: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二、蛐蛐和蝈蝈怎么区别

1、体型不同: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一般20毫米左右。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

2、外表不同:蝈蝈为鲜绿或黄绿色,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而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且没有以上特点。

3、叫声不同:蝈蝈皮实耐旱,鸣声强劲有力;而蛐蛐鸣声小而尖。

三、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

蛐蛐和蟋蟀是一种昆虫。蝈蝈与蟋蟀的区别如下:蟋蟀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

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四、蛐蛐与蝈蝈的区别

1、体型不同: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一般20毫米左右。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

2、外表不同:蝈蝈为鲜绿或黄绿色,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而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且没有以上特点。

3、叫声不同:蝈蝈皮实耐旱,鸣声强劲有力;而蛐蛐鸣声小而尖。

五、蝈蝈和蟋蟀区别

蝈蝈: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体,翅发达或不发达或消失。

蟋蟀:体长大约3毫米,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

蝈蝈是益虫,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田间的卫士。

蛐蛐是害虫,蛐蛐是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对幼苗的损害很严重,是农业害虫。

蝈蝈:螽斯科昆虫别名:哥哥、蛞蛞、蚰子、油葫芦等。

蟋蟀:蟋蟀科昆虫别名:蛐蛐、夜鸣虫、秋虫、斗鸡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