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茅炜:以投研一体化筑牢长期根基
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等要求,为行业破解发展痛点、锚定长期主义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日,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茅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长期主义是公募基金的立身之本,而投研一体化、平台化则是将长期主义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唯有通过体系化建设夯实投研人才底座,以数智化平台沉淀价值,用机制化设计锚定长期导向,才能真正实现“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的目标。
以团队化体系化筑牢长期主义内核
《行动方案》表示,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对公募基金而言,投研能力的核心是“人”,而长期主义的落地,首先需要一套能让人才持续成长、理念有效传承的体系化机制。
茅炜表示,南方基金始终将人才梯队建设作为投研体系的核心抓手,构建了“分层培养、师徒传承、跨域协同”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在人员架构上,公司在投研部门搭建了“资深研究员—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的三级梯队,明确每一层级的能力标准与成长路径。
针对新入职的年轻研究员,南方基金建立了“导师制 系统化培训”的双轨培养机制。每位年轻研究员至少配备一名资深基金经理或研究员作为导师,从研究框架搭建、企业调研方法到投资逻辑验证,进行一对一全流程指导。同时,年轻研究员还可以参加集中培训,课程涵盖行业研究方法论、财务估值模型、AI在投研中的应用等。
茅炜介绍,为打破行业研究的“孤岛效应”,公司还组建了跨行业产业链研究小组,将不同领域的研究员纳入同一协作框架。目前已成立AI产业链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组,成员主要来自各行业组的研究员,通过召开跨行业研讨会等方式,强化对前沿产业的全景式研究。截至2025年6月底,南方基金投研团队中从业3年以上的人员占比约80%,形成了“老带新、传帮带”的良性生态。
以数智化平台化沉淀长期投研成果
《行动方案》提出,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茅炜表示,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投研一体化需要通过数智化、平台化的手段,将分散的投研资源整合为“可沉淀、可复用、可协同”的价值网络。
他介绍,南方基金近年来将“数智化转型”作为战略核心之一,打造了以欧拉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投研一体化平台。该系统以云原生技术为底座,以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心为支撑,实现了“投前研究—投中管理—投后复盘”全流程的数字化覆盖。
在投前研究环节,欧拉系统构建了“全维度研究成果沉淀库”,让每一份研究成果都能成为长期复用的资产。目前,该系统已覆盖A股、港股、美股等多个市场的重点标的,建立了研究成果互动机制。在投中管理环节,欧拉系统通过“智能化工具 风控阈值”,确保投资行为始终锚定长期价值。在投后复盘环节,欧拉系统通过“自动化业绩归因”帮助投研团队总结长期规律。
如今,欧拉系统已覆盖南方基金所有投研部门,搭建起经验可复制、观点可跟踪、行为可追溯、结果可解释的投研框架体系,实现了“数据共享、流程协同、经验沉淀”的目标。
以机制化制度化保障长期投研价值
《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茅炜表示,投研一体化、平台化的最终目标,是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长期收益。唯有通过机制化、制度化的顶层设计,将投研团队利益与投资者长期利益深度绑定,才能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筑牢“护航屏障”。
南方基金从价值认同、职业成长、组织关怀三个维度持续提升投研团队归属感,充分激发投研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长期专注力。在价值认同层面,通过分层分级开展评优评先,聚焦长期投资业绩突出、研究成果扎实的团队与个人树立专业榜样;在职业成长层面,公司搭建了公平透明的内部机制;在组织关怀层面,公司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在投研考核体系设计上,研究员考核明确涵盖工作绩效、综合履职、合规风控三大核心维度,形成“量化 定性 底线”的立体评价框架。工作绩效聚焦模拟组合业绩、深度报告质量等关键指标;综合履职重点考察职场行为规范等综合表现;合规风控考核严格依据年度工作合规情况执行,若发生重大合规风险,直接触发“一票否决”机制。
在投研人员整体考核中,南方基金始终树立“以长期业绩论英雄”的导向。公司将一年期业绩考核权重设定为20%、三年期为30%、五年期为50%,确保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从根源上弱化对短期排名的追逐。
“公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是体系支撑、长期深耕的系统工程。投研一体化是能力内核,平台化是效率引擎,机制化是方向保障。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践行长期主义的‘铁三角’。”茅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