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5家A股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透视 净利润“三升两降”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5家A股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透视 净利润“三升两降”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截至2025年4月29日晚间,A股五家上市险企——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悉数披露。数据显示,五家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增长1.4%,但增速分化显著,呈现“三升两降”格局。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一季度,上市险企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深化资产负债联动、布局康养生态业务,逐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短期来看,资本市场波动仍将是利润增长的主要掣肘;但长期而言,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的角色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市险企业绩分化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人保实现归母净利润128.49亿元,同比增长43.36%;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新华保险实现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长19.02%;中国平安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0.16亿元,同比下降26.4%;中国太保实现归母净利润96.27亿元,同比下降18.13%。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中国人保表示,一季度盈利增长靠保险和投资“双轮”驱动,一方面,承保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投资业绩大幅提升。就投资业绩,中国人保董事会秘书曾上游表示,公司坚持“成长与价值并重”的投资风格,在春节前市场低位加仓,把握了市场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一季度权益类资产实现正收益。在固定收益方面,灵活把握债券配置节奏,加大交易力度。在利率低点卖出,在利率相对高点加大长久期债券买入力度,有效提升债券资产对投资收益的贡献。

  对于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业绩下降的原因,中泰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分析认为,中国平安及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下降不尽相同,但都包含投资利差同比大幅下降。一季度债券市场波动加剧,长债浮亏造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拖累净利润释放,这是导致投资利差承压的核心原因。

  寿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虽然上市险企投资端面临一定挑战,但在承保端的表现依旧稳健。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各家公司的寿险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对于寿险公司而言,新业务价值是指新销售的保单预期未来产生的收益贴现到今年的价值,反映的是公司经营能力和新业务拓展销售水平,也是评估公司业务增长潜力的一个指标。

  根据一季报,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1.5%。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较2024年同期使用相同经济假设重述的结果增长4.8%。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按标准保费计算的新业务价值率为32.0%,同比上升10.4%。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57.78亿元,同比增长11.3%,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9.0%。新华保险首年期交保费快速增长及业务品质持续提升助力其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7.9%。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快速增长得益于三大共性趋势:一是代理人渠道提质增效。如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代理人人均产能提升14.0%,显示队伍结构优化。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8.3万元。二是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如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268.89亿元,同比增长69.4%。长期险首年保费150.57亿元,同比增长168.2%。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一季度实现规模保费257.22亿元,同比增长107.8%,其中新保期缴规模保费45.11亿元,同比增长86.1%。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8%,产能持续提升。三是寿险业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如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一季度积极推进产品供给形态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两全险、年金险、终身寿险、健康险业务实现均衡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51.72%,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转型成效明显。

  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改善

  财险业务方面,在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的同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均有所下降。

  根据一季报数据,人保财险一季度保费收入达1804.21亿元,同比增长3.7%;综合成本率94.5%,同比下降3.4%。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51.38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保险服务收入811.53亿元,同比增长0.7%,整体综合成本率96.6%,同比优化3.0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31.08亿元,同比增长1.0%;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7.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谈及上市险企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优化的情况,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表示,主要是大灾赔付减少和险企持续降本增效等因素推动了产险综合成本率的改善。

  具体来看,一季度,人保财险车险保费收入716.96亿元,同比增长3.5%;意健险保费收入为605.28亿元,同比增长6.5%;企财险和其他险种分别增长1.2%和11.3%,保费收入达到62.15亿元和113.71亿元。另外,农险和责任险同比分别下降4.1%和1.3%,保费收入为191.55亿元和114.56亿元。

  对此,曾上游表示,公司承保端实现同比增长,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强了渠道管理,持续费用精细化管理,车险费用率同比下降。同时,加强非车险结构调整,严抓非车险费用管理,非车险费用同比下降。另一方面,一季度自然灾害损失明显少于去年同期。

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