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各显神通 AI人才争夺战打响
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表示,目前宇树科技已经在上海建立分公司,各种岗位都很缺人。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开启AI岗位大规模招聘,一场围绕AI人才的激烈抢夺战正全面打响。
大规模招聘AI人才
阿里云表示,2026届实习招聘启动以来,公司持续面向全球顶尖高校招募AI技术储备人才,此次招聘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AI人才校园招聘。据介绍,2026届实习招聘开放算法、研发、运营、产品等八大职类,AI岗位占比超80%,招募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应用、AI Infra(AI基础设施等领域技术人才。
腾讯4月宣布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三年内将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其中仅2025年,就将迎来10000名校招实习生,有六成面向技术人才开放。“在大模型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我们加大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游戏引擎、数字内容等技术类岗位的招聘力度,技术类岗位占比超60%,扩招力度空前。”腾讯方面称。
今年3月,百度面向在校学生开放3000多个暑期实习岗位,87%与AI相关,覆盖大模型、机器学习、无人驾驶等领域。暑期实习开放了4大岗位类别、超300个细分职位方向,涵盖技术类、产品类、专业服务和管理支持类,以及政企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类。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增速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以69.6%的求职增速位居职业榜首。
携手高校联合培育
面对AI人才需求激增,企业正通过课程创新、跨学科融合及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与高校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3月,“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双轮驱动服务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办。会上,南京大学与阿里云签署全面校企合作协议并宣布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共同培养适应未来技术变革、具备跨学科思维的AI创新人才。
阿里云表示,基于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公司在云计算和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优势,双方将共同设计兼具前瞻性和应用性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研发跨学科融合的大模型应用实践课程。
此外,阿里云3月还宣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泰国数字经济促进局等10所知名高校及政府机构达成合作,推出AI及云计算培训课程,覆盖泰国、新加坡等7个亚洲主要国家及地区。
为落实国家教育强国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加速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腾讯混元大模型AI资深专家团队4月初走进北京大学大数据课堂及清华大学机器学习课堂,开展前沿技术专题授课。腾讯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通过犀牛鸟系列产学科研合作项目、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等形式,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共同助力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
2024年12月,北京大学-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系统软件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字节跳动科研战略与学术合作负责人金小伟表示:“北京大学和字节跳动有长期的合作,特别是近年来在超大规模集群资源管理方面产生了很好的合作研究成果,并在豆包大模型的生产环境中上线应用。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为双方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未来,在技术研发方面,我们将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在模型架构、训练框架、推理优化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在产业实践方面,豆包大模型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践经验,能为基础研究提供真实的应用反馈。豆包大模型团队将与北大专家密切合作,共同突破大模型系统关键技术,推动大模型技术发展。”
上市公司积极打造AI人才团队
A股多家上市公司亦积极调整人才战略,加速引进AI人才并完善激励机制。
昆仑万维表示,公司凭借超前的产业布局、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卓越的管理团队,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化AI人才,成功打造了一支专业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核心团队。未来,公司将继续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富有竞争力的人才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公司全球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信雅达表示,2025年,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可概括为“AI FIRST,应用FIRST”,将围绕AI应用打造端到端的金融AI咨询能力、底座能力、工具链能力和服务能力。在人才方面,持续引进与培养AI算法、工程、产品等专业人才,建立健全AI人才激励与发展机制。
恒锋信息表示,2025年,公司将围绕“AI创新驱动发展、海外市场开拓布局、精益管理”三大核心方向,力求在AI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制定AI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讲座等提升员工技术水平,积极引进AI领域高端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创新项目。
圣泉集团表示,2025年,公司将深化校企联合实验室与AI人才评估系统应用,实施“项目跟投 成果分成”激励机制,致力于培养兼具产业洞察力与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团队,为企业在技术突破、产能升级和全球化竞争中提供核心动能。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