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债基发行再度升温 基金经理调研路演忙不停

债基发行再度升温 基金经理调研路演忙不停

  证券时报记者余世鹏

  债券基金发行升温,基金经理随之忙碌起来。

  “出差两天,公司给我安排了六场机构路演。”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近期对证券时报记者这样说。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5月以来已有多只大规模债基成立,最大的接近60亿元。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新发债基中以机构客户居多,近期主要是保险理财机构。公募人士认为,随着货币适当宽松的预期持续,债券整体仍将面临比较有利的环境。

  新发债基频现“爆款”

  近期,不少新发债基募资规模较大,成为“爆款”。

  根据中航基金5月21日公告,中航中债-投资级公司绿色债券基金成立,募集规模34.50亿元。而在5月17日,汇安基金公告显示,新成立的汇安裕宏利率债债券基金,在5月6日至5月14日的募集期内,募集了60亿元。

  另外,5月14日成立的民生加银恒悦债券基金,募集规模同样接近60亿元,募集期间为4月22日至5月13日。而在4月25日至5月13日募集的国泰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基,募集规模同样接近60亿元。该基金是一只发起式基金,国泰基金出资1000万元进行了自购,承诺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此外,成立于5月15日的安信锦顺利率债基,规模也有10亿元。

  除5月外,今年4月同样有大规模债基出现。成立于4月28日的泰康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基,规模为59.90亿元。成立于4月24日的浦银安盛普航3个月定开债基,规模为60亿元。此外,中欧稳航90天持有债券基金成立于4月24日,募集规模也超过了30亿元。同样成立于4月的博道和盈利率债基、平安元裕90天持有期债基,募集规模均超过了20亿元。

  另外,在今年一季度末,施罗德添源纯债基金、大成景苏利率债债券基金、宏利悦利利率债券基金、建信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基金的成立规模均接近60亿元。鹏华添和30天持有期债基、南方悦享稳健添利债基等产品的募集规模均超过了30亿元。

  包括上述产品在内,根据Wind统计,截至5月21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成立的85只债券当中,有48只的募集规模超过了10亿元。其中有23只的募集规模在30亿元以上,募集规模超50亿元的则有12只。

  债市基本面有支撑

  和债基发行升温对应的是,市场资金对债券行情的预期也在逐步提升。

  “2025年以来,政策微调与转向犹如平静湖面上投下的巨石,给金融市场带来层层涟漪。降准降息的相继落地,无疑是向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为整体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铺就了道路,也为债市带来了生机。”嘉实基金基金经理李宇昂表示,一方面,低利率环境使得债券的吸引力凸显,债券市场的基本面得到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让市场投资者保持着一份谨慎与观望。

  分阶段来看,今年债市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一是年初至3月中旬,信贷投放积极、政府债发行量大以及资金面中性偏紧等因素叠加,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下跌。二是从3月初开始,短债基金已现企稳迹象,但长债仍受银行止盈操作冲击,持续下跌。三是4月初至今,美国高额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债券市场走势发生反转,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

  随着债市行情变化,基金经理的调研和路演也开始多起来。一名债券基金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日他去上海出差,所在的基金公司两天内给他安排了六场路演。“近期权益行情震荡,债券基金重新获得了市场关注。债券基金的主要对象依然是机构客户,近期是以保险和理财机构客户居多。”该基金经理称。

  整体环境仍有利

  在后市布局策略上,公募基金认为,未来仍需关注央行流动性投放和银行负债成本调降情况。货币适当宽松预期将会持续发酵,债券整体仍将面临比较有利的环境。

  “现阶段债市胜率虽在,但赔率依然不足,利率向上和向下均需要更多理由,预计以窄幅震荡为主。”华夏基金对记者表示,一方面长端走利空出尽逻辑,宽货币政策落地,连续降息概率较低;宽信用政策力度加大,市场需要等待五六月数据进行验证。另一方面,短端走货币宽松逻辑,在偏松流动性环境下,短端利率随资金成本快速下行。短期来看,债市延续做陡曲线、压平利差的可能性较高。策略上,对短端而言,虽然票息策略性价比有所下降,但在方向明确前不失为折中选择。

  博时基金表示,近期债市在中美关税超预期缓和与资金面边际收敛的双重影响下,呈现震荡上行格局。央行管控下的资金面松紧程度决定债市方向。尽管降准落地后OMO(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导致资金面出现短暂摩擦,但随后资金面转松显示央行维稳意图。未来仍需关注央行流动性投放和银行负债成本调降情况。

  鹏华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王石千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态“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存量政策将加速推出,对冲外部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后续货币政策仍有继续宽松的可能性,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风险较小,短期如果外需阶段性走弱,债券市场收益率仍有下行可能。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