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公司迎来机构组团调研 企业创新价值与市场改革前景引关注
随着沪深北市场联动加强,北交所“小而美”企业的成长弹性与制度红利,或将成为资金配置的新蓝海
5月以来,随着年度业绩说明会密集召开,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迎来机构“组团”调研,其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拓展战略及政策改革红利下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公募基金、外资机构等长期资本的深度参与。
以硬科技与新兴消费领域为代表的企业成为机构关注的焦点。武汉蓝电公告显示,近日汇添富基金、天弘基金、红杉中国等30余家机构对其展开调研,重点关注电池测试设备的市场格局及大功率产品的前景。公司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大功率设备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同期,农业科技与健康消费赛道也热度不减。一致魔芋通过“线上 线下”形式接待了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海内外机构调研,其海外市场布局及产能扩张计划成为关注焦点。
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北交所另一重要赛道,创新成果频现,三元基因、诺思兰德等生物医药企业也备受关注。三元基因在抗病毒口腔喷剂、RSV治疗新药等领域取得突破,并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研究院推进细胞膜色谱技术产业化;诺思兰德的基因治疗药物NL003进入审评关键阶段,商业化布局加速,上海销售分公司已成立。
从生物医药到高端制造,北交所企业的技术突破折射出“专精特新”战略的深化。北交所聚集了一批深耕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家公司也在近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了技术创新成果的最新动态:海能技术坚持自主可控战略,在科学仪器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液相色谱仪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并购整合加速产品矩阵拓展;惠丰钻石聚焦功能性金刚石在半导体、散热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与高校合作打造产业链条;硅烷科技电子级硅烷气成功切入硅碳负极市场,区熔级多晶硅下游验证稳步推进。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企业对产业链协同与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齐鲁华信新型分子筛项目通过验收,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研发中心助力技术升级;五新隧装借力“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并行科技紧跟AI算力需求,算力资源池规模持续扩容,业务增速目标为30%至40%。
企业高速成长的另一面,是北交所的制度创新为上市公司注入新动能。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北交所同步修订重组审核规则,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优化并购重组流程。天润科技、万德股份等企业也在近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正在积极探索并购重组机会,谋求更大发展。
政策红利与市场信心共振,推动北交所估值逻辑重构。市场层面,北证50指数年内表现亮眼,成交额与估值中枢稳步上移。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专家余伟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价值正被长期资本挖掘,“政策引导 企业成长”双轮驱动下,行情仍有上升空间,但投资者需警惕波动风险。
专家建议,融资端需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投资端应引入多元资金,审核端则需优化规则防范风险。随着沪深北市场联动加强,北交所“小而美”企业的成长弹性与制度红利,或将成为资金配置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