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
国资国企改革正在开创全新局面,形成“1+N”政策体系,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由2012年的89.5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71.9万亿元,年均增长13.8%。2024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营业总收入84.7万亿元,利润总额4.35万亿元,应缴税费5.88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00%、98%、75%。
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要牢牢把握国有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要求,聚焦其功能定位,进一步深化分类改革,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强大动力。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中国式现代化使命驱动的改革深化提升新阶段,更需要全面推动重要改革发展任务落实落细。
科学完善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相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战略功能,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深化分类改革,完善分类核算、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提升企业现代治理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企业产品品牌价值创造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高质量协同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3项任务。第一项是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这是在完成“三年行动方案”背景下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承上启下的战略意义。2024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98%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建立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需要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为“十五五”期间国有经济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项是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和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需要有相应的动态指引。今年,要以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为指导,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和“AI ”专项行动,加快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第三项是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这需要将战略使命评价与分类改革相结合,在进行使命导向的国有企业分类前提下,进一步具体到每家国有企业,探索明确“因业制宜”的企业功能定位、“因企制宜”的企业使命要求,建立战略使命评价模型,从战略使命界定、战略使命规划、组织架构支持、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设置战略使命评价指标体系。尤其需要明确的是,国有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向“新”发力,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使命。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