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

“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

  ——写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之际

  5月26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紧紧围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人工智能重塑文博会,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不断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走进本届文博会现场,来自全国的“文博顶流”汇聚一堂,让人们足不出展,即可遍览华夏文化瑰宝。在甘肃展区,藻井图案、九色鹿、飞天等敦煌文化元素的融入,以及VR、裸眼3D、4K数字交互等技术运用,为观众带来全方位沉浸式文化新体验;在河南展区,牡丹瓷、三彩艺、金银器等工艺美术精品“穿越”古今,非遗、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文化产品琳琅满目;在黑龙江展区,沉浸式冰雪奇观、活态非遗技艺、亚冬会元素与黑土地美食矩阵惊艳亮相……

  “今年,我们带来‘绿马’等热门产品的同时,还深挖甘肃特产资源,制成各类毛绒产品。”甘肃文博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主管康莫北介绍,公司已连续多届参展文博会,每次来现场,都能近距离感受并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资讯,激励着公司持续做好文化产品开发、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展馆主通道大屏上,机器人不断向过往人群挥手招呼。深度参与广东展团“文化与机器人”主展区的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裸眼3D震撼视效与趣味互动的数字内容引人瞩目,成为广东展团主展区一大亮点。凡拓数创创始人、副总裁王筠介绍,凡拓数创携VR大空间、AI三维重建、虚拟数智人等最新文化文博数智产品与标杆案例参展。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领域,AI三维重建正以高效能、高时效的技术特质开辟新路径。

  着眼“文化 科技”双核驱动,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成为本届文博会的创新亮点和重要看点,正成为激发新时代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在深圳宝安区展区,由深圳大象安泰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仿生人形机器人正在与观众进行互动问答。“此次我们带来的仿生人形机器人不仅拥有灵敏的五官、仿真的人体和仿生皮肤,且搭载了自研的云脑操作系统,还通过‘摄像头 麦克风 电机力’反馈算法,具备视听和触觉感知能力。”大象安泰公司商务总监许锦填说,借助文博会平台,能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科技硬实力的加持下,文化内容生产呈现出全新模式,为文化创新创造引入强大势能。“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催生文化新业态,持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消费和体验。”在腾讯展区“好用的AI”工作台,腾讯公司副总裁蔡光忠向记者展示了以混元大模型为技术基底的元宝、ima、混元生图等数字工具服务优质内容生产和创作的新成果。“近年来,腾讯积极推动文化传承与非遗活态转化,将AI等数字技术应用在甲骨文研究中,在数字世界复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助力守护文化根脉。”蔡光忠介绍。

  文博会是各类文化产品、项目首发首秀的重要平台。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0号馆门口,深圳中电恒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带来的弧形旋转矩阵屏,吸引了不少观众拍照打卡。“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智动屏,由多个旋转单元堆叠组成。输入需展示的视频后,AI大模型即可智能分析、匹配并生成屏幕运动形态,广泛适用于各类展示场景。”公司总经理张秀堂说,公司借助文博会将产品首次推向国内市场,在展期内吸引了来自文创、设计、文旅等行业的不少展商与其进行交流。

  为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本届文博会期间,广东省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87条政策措施覆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6个领域,旨在全力激活广东文化产业市场潜力、投资热力。

  “游戏产业是引领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促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此次广东出台的‘政策包’中,针对游戏电竞行业,加强了顶层设计、谋划了战略布局,可谓是恰逢其势、正当其时。”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谭致远说,相信在“政策包”的引领下,将掀起游戏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热潮。黄埔区也将强化规划引领、平台运作、服务支撑与政策扶持,加快打造广州游戏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创建全省版权创新示范区。

  文博会不仅是文化产品的“大展台”,更是文化产业的“大集市”。以“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本届文博会还将促交易放在突出位置,着力促进文化和市场深度融合。在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暨合作签约仪式上,共计24家政府组团、企业现场推介,推介项目数达35个,现场签约项目达41个。宝安区主动变展会为招商会,走访对接近100家企业,实现展览和交易双丰收,主、分会场签约及意向成交订单305个,意向成交总额近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