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全国政协召开“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专题协商会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落脚点

全国政协召开“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专题协商会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落脚点

  7月15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专题协商会。近10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会议。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徐令义介绍说,在筹办此次专题协商会过程中,全国政协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社会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深刻调整,产生一些新的社会矛盾,社会治理难度也在增大。

  委员们一致认为,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的专门部署,特别是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夯实平安中国建设的社会基础;必须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广泛参与者、最大受益者。

  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多位委员在发言时建议,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察委员会原委员卢希提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要转变理念,从“基层管控”到“顶层预防”;创新手段,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智治”;调整方式,从“浅层整合”到“深度融合”;优化路径,从“权力主导”到“法治引领”。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认为,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经济利益性突出、冲突对抗性增强、预防和化解难度加大等特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需要适应新变化,给出新方案。为此,建议搭建新平台,运用系统思维分级解纷;建立新机制,推动治理资源精准对接;依托新媒体,助推主流文化深入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连祥指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社会治理格局中推进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把握政治方向,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进程;聚焦机制创新,持续推动信访工作融入社会工作大局;强化源头治理,持续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效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蒋毅指出,社会心理服务及危机干预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在未来工作中以增进人民幸福感为核心,按照社会治理防护为主、专业精准干预为辅的思路,抓好机制、科研、教育、人才四个方面关键任务,将心理学规律贯穿应用到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和维度。

  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委员们建议,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指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正经历从“经验治理”向“法治治理”的深刻转型,面对基层矛盾化解、数字风险防控、多元主体共治等新课题,亟须以法治思维校准治理方向,以法治方式突破实践瓶颈。以法治思维重构治理范式,用法治方式激活治理效能,有三点需要把握——法治思维是校准社会治理的价值坐标,法治方式是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路径,制度供给是法治赋能数字治理的突破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黎勇认为,提高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要突出“大城智治”,全面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突出“大城精治”,力促城市公共服务高效供给;突出“大城综治”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突出“大城共治”,完善多元参与基层治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建议,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要优化强基赋能工程,锻造乡村治理主心骨;优化协同共治机制,构建乡村治理同心圆;优化数字网络标准,打造数字治理云平台;优化集体经济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军萍认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民主协商与群众自治恰似一把“金钥匙”,能够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对此,建议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委员们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赵泽良建议,加强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建设,切实维护网络生态安全。要建立平台舆情信息自动报告制度,通过主动报告提升发现力;建设网络舆情态势感知调控系统,实现“人盯屏”到“机盯网”的提升;事后处罚与事中调控处置相结合,降低管理成本,防范安全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红十字与红新月常设委员会副主席王平呼吁,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建议尽快启动《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工作,并推动制定志愿服务法。修订与立法工作应重点强化党建引领下志愿队伍的自我管理机制,激发志愿队伍活力,同时对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服务规范、支持措施、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马宝成提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议优化体制机制,构建分工明确、信息共享、运转高效的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不断强化基层应急力量;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程式化、便捷化;大力推进安全应急“七进”,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建议,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主导作用,搭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治理生态;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激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创新活力与系统效能;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慧社会运行的泛在智联与融通底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指出,行业协会商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市场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大力提高监管法治化水平,明确行业协会权责清单,完善对新兴领域的制度规范,制定收费合规指南,禁止强制服务收费。同时完善综合监管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健全退出机制,开展对“僵尸协会”的集中清理。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王芳建议,更好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动家庭教育与家庭发展有机结合,自治与法治有效融合,打造“智慧家+”线上平台,链接政法系统、社工部、群团等数据资源,构建智能家庭服务和风险预警系统,依托“妇联执委+网格员”双向互兼机制,完善家庭矛盾化解机制。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