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资金双端发力 释放资本市场“活”的潜能
在今年以来登陆A股的57家公司中,逾九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超3500家公司已实施分红;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较上季度增长0.15万亿元……这组数据传递出资产端与资金端协同发力,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的鲜明信号。
证监会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明确,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从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市场人士认为,资产端应激活向“新”力,资金端要吸引“活水”来;双端共同发力,方能助力资本市场释放“活”的潜能。
资产端:激活向“新”力
当下,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资本市场资产端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股发行方面,截至7月28日,今年以来已有57家公司登陆A股,其中,逾九成公司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自信息技术、新材料、医疗等领域的企业居多;从上市板块看,有8家公司登陆科创板、22家登陆创业板,6家登陆北交所,合计占比超六成;从个案看,禾元生物IPO注册生效,成为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的首批受益者……金融“活水”在进一步向硬科技领域聚集。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A股上市业务全国主管合伙人黄天义说,政策面对科技及创新行业的支持将推动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这将成为下半年A股市场的亮点。
在并购重组方面,今年以来,硬科技领域并购重组代表性案例不断涌现。“并购重组作为产业链补链的关键,直接关乎创新产业发展机遇的把握和产业升级的进程。”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并购重组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有助于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随着科创板改革“1 6”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创业板第三套标准持续应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深入实施,科技初创企业有望迎来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支持,助力其激活向“新”力。
资金端:吸引“活水”来
在资产端改革的同时,资金端也不容忽视。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促进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开展直接股权投资试点等举措将促进更多中长期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从募资来看,设立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创投市场有望“走活全局”。市场人士关注到,今年以来多地因地制宜设立引导基金聚“活水”,助力创业投资机构发挥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
从投资来看,支持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等举措落地,有望激发创投新活力。
“长远来看,AIC有望成为耐心资本的载体。”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AIC需建立“长周期考核 容错机制”,鼓励投资硬科技早期项目;打造“产业 金融”复合型团队,借助AI技术提升估值与风控水平;引入险资、养老金,并打通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等退出渠道。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等,需强化差异化定位。
从退出来看,支持S基金发展等更多政策效果有望进一步发挥。
“多元化退出渠道正逐步从规划走向实践。”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介绍,今年以来,多地成立S基金和并购基金。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也将为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大动力。
双端协同活跃资本市场
深化资本市场资产端、资金端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双端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促进资产端、资金端平衡,是活跃资本市场的前提。对此,监管部门始终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及逆周期调节机制,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并深化资金端改革,大力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以科创成长层为例,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推动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到公募基金改革、从《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落地到科创板“1 6”政策措施发布、从抓好“并购六条”到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落地……这些举措皆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抓手。
除上述举措外,在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看来,加大多层次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是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可考虑建立普惠金融服务评价体系,引导券商、创投机构将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地方政府可配套税收优惠、风险补偿基金等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是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保障。“可考虑进一步强化司法与行政协同,严防利益输送和‘浑水摸鱼’,更好发挥公司治理内生约束作用。”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成龙说。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