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泰基金现实版“如此包装” 空壳产品浑水摸鱼表演起死回生术
一只规模接近于零、濒临清盘的“空壳基金”,却因为机构大额赎回,意外获得单日68.73%的净值暴涨。基金公司对此非但不明确回应,反而浑水摸鱼高调营销,误导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蜂拥而至。“翻倍基”的外壳下,该基金在二季度押注单一赛道。
二季度,该基金规模暴增上万倍,成功摆脱清盘危机。基金公司罔顾事实宣传误导投资者,并以浓厚的赛道标签进行包装,成功实现“保壳”。这显然与《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的以投资者为本,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加强透明度建设等要求背道而驰。
“翻倍基”名不副实
翻开今年以来的公募基金涨幅榜,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堪称“显眼的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只基金以翻倍的涨幅占据了各大数据平台榜首的位置。
但这只“翻倍基”显然名不副实,其耀眼的业绩“不走寻常路”,故事要从2025年3月31日说起。
当日主要股指表现平淡无奇,而同泰产业升级混合的净值暴涨68.73%。根据基金一季报数据,这只基金遭遇大额赎回0.76亿份,当期资产变动率-100.00%,期末净资产仅剩下不足1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基金”。结合这只基金2024年的年报,截至2024年底,机构持有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0.76亿份,占总份额约100%,而且这些份额全部由单一投资者持有。
由此可以断定,3月31日净值暴涨是由于机构投资者大额赎回产生的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所导致。赎回费依据投资者持有时长,部分计入基金资产,当基金产品出现持有人巨额赎回,且剩余的基金份额很少时,就会出现净值暴涨的情形。
次日,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公告恢复个人投资者申购、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业务。此前在2022年4月,该基金已对个人投资者“闭门谢客”。根据相关规定,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50%的产品,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但是在机构撤退后,或因为“封印”解除,这只产品得以向个人投资者打开大门。
显然,非投资因素导致的净值异常波动并不能代表基金真实投资业绩或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
随后,大量基民涌入基金评论区,纷纷询问净值暴涨究竟是何缘由。对于投资者的疑惑,同泰基金在近两个月后终于做出回应,但这份含糊不清的说明,依旧未直接解释净值暴涨的真实原因,而是颇有“浑水摸鱼”的味道。5月26日,同泰基金发布《关于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2025年1季度运作情况的说明》称:“部分投资者对该基金的净值波动有所关注,净值走势可能与投资策略、组合配置、客户申赎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截至目前,基金的运作一切正常。”
在剔除异常值后,今年二季度同泰产业升级混合的真实回报率为-0.29%,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后三分之一。上半年,同泰产业升级混合的真实回报率为20.38%,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前9%,表现相对较好。
同泰基金在此后的一系列宣传操作中,似乎将这次净值异动包装为产品卖点,并进行突出展示。例如,同泰基金官方账户“同泰基金e财通”7月11日发布的文章称:二季报显示,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过去一年的净值增长率为117.6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44%。在官方宣传海报中,也在醒目的地方将该产品过去一年、过去三年、成立以来的净值表现进行突出展示,但却并未提示历史业绩中包含的净值异常问题。
除官方账号外,基金代销平台上也涌现出大量混淆视听的产品宣传文案。中国证券报记者关注到,不少财富号在围绕这只基金进行宣传时,明确突出其今年以来净值暴涨的表现。例如在天天基金网,“养基狂赚小陈”“赛博理财孵化营”“基智雾海指数灯影”等多个账号纷纷宣传同泰产业升级混合6个月涨超90%。翻开这些账号主页可见,账号从成立之初发布的内容清一色为同泰基金旗下产品相关信息,这些账号背后是否与同泰基金有关联关系,值得关注。
如此“包装”,究竟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诱导不明真相的投资者?
一位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部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现在有种带货方式较为流行,一些基金公司与MCN公司合作,帮基金公司对接大V、小V资源,从而在天天基金网、蚂蚁财富等交流社区进行‘带货’。拥有一万左右粉丝的小V发布带产品代码的文案收费约2000元一条;大V收费更高,而MCN公司也会从中收取一定比例服务费。此外,也有基金公司自己培养‘机器人水军’充当意见领袖。”中国证券报记者就上述账号是否属于同泰基金旗下等一系列问题采访同泰基金,均被告知不予回应。
规模暴涨上万倍
二季度,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规模暴涨3996023.00%,同泰产业升级混合C规模暴涨820841.40%,总规模超过1.5亿元,成功摆脱清盘危机。目前,由于基金半年报尚未披露,还无法看到这只基金的持有人结构,规模上涨究竟是来源于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尚不得而知。
一场由于大额赎回导致的流动性“事故”,反而让这只基金成为不明就里的投资者眼里的“翻倍基”。实际上,基金净值异动不足为奇,但投资者对此应有知情权。
一位资深FOF基金经理李正(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3月31日单日净值暴涨68.73%绝非是持仓组合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而是因为大额赎回产生的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中,导致了净值异动,这类情况在规模较小的债券基金中较为常见。大额申赎、结算等问题都会导致净值数据异常,一些管理较为完善的机构会通过调整净值精度来避免出现这种情形,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若已发生净值异动情况,基金管理人有向投资者披露真实情况的义务。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由于大额赎回导致的净值扰动不仅不利于产品的后续运营,而且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并非总是出现有利情况(可能因基金估值、运营、交易等情况而导致剩余客户利益受损,因此基金管理人应该加大披露力度,当产品规模较小且客户集中度较高时,更应加大披露的频率和信息,给予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知情权。
“赛道外壳”叠加流量效应
不得不说,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后来的“包装术”相当高明。除了业绩归因含糊其辞、业绩宣传刻意引导外,“赛道化”标签也为这只基金增加了一份“魅力”:基金二季报显示,这只产品聚焦人形机器人领域,基金经理王秀表示,重点关注港股和北交所机器人方向。
同泰基金显然尝到了押注赛道的甜头。除了这只产品,同泰基金旗下多只迷你产品也换上了赛道的“新包装”。截至二季度末,同泰行业优选股票、同泰新能源1年持有股票、同泰同欣混合、同泰大健康主题混合、同泰慧择混合、同泰慧盈混合的规模分别仅为0.44亿元、0.43亿元、0.34亿元、0.23亿元、0.18亿元、0.13亿元。同泰慧利混合、同泰竞争优势混合的规模也不足1亿元。
这些迷你产品打上了细分赛道标签。例如,基金经理陈宗超管理的产品押注多个细分赛道:同泰新能源1年持有股票在二季报中明确表示重点布局可控核聚变在各环节的优质标的;同泰慧利混合表示看好短剧和游戏方向,前十大持仓股从2024年四季度的国防军工,到2025年一季度转向通信、电子,再到2025年二季度全面转向传媒行业;同泰行业优选股票则表示着重投资AI应用方向。
王秀管理的同泰慧盈混合二季度持仓全面转向稀土、黄金等资源股。此外,王秀管理的同泰开泰混合在其上任后重仓北交所股票;同泰竞争优势混合则重仓沪深机器人概念股。
在诱惑面前,这些基金产品开始一股脑儿地涌向市场上的热门赛道。
业内人士表示,押注赛道对于基金公司富有吸引力,尤其是旗下迷你产品。通过押注赛道,产品更有锐度和风格标签,由于互联网平台大多按照阶段业绩排名展示,短期业绩靠前即可吸引投资者关注,或实现摆脱清盘危机的目的。华北一位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展示了其曾经拯救一只迷你产品的运作思路:“当基金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达不到机构投资者的准入门槛,这时靠渠道销售拉拢机构投资者来提升规模是很困难的,但我们另辟蹊径,通过‘满仓猛干’高弹性赛道,提升基金短期收益,这只基金在互联网平台上位列同类产品短期业绩前三名。在互联网的流量效应带动下,这只产品每天都有几十万元到一两百万元的申购,产品规模从不到5000万元增至1.5亿元左右。”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目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生存压力时倾向于押注赛道,一旦押注成功则受益匪浅。但与之相对的,如果押赛道失败,则会面临产品表现不佳、伤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这对于基金公司未来的发展不利。此外,押注过于细分的赛道往往存在很高的风险暴露,且更容易受到政策、行业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押赛道的方式往往比较难以在更长的时间获得超额收益,即便是优秀的基金经理也难以在长期屡屡押中赛道。近年来部分基金在多个板块中频繁轮动,但收益始终位于行业后20%的水平,这表明很多基金经理在赛道切换上并不成功。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督促行业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并贯穿于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考核机制等基金运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某些基金公司为追求规模而混淆视听、赛道化包装等置投资者利益于不顾的做法,是时候该“歇一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