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稳、新、畅:三个关键字看7月经济运行成绩单

稳、新、畅:三个关键字看7月经济运行成绩单

  7月,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对经济运行造成了短期冲击。在此背景下,国民经济克服多种不利影响,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

  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多项细分数据体现“稳”“新”“畅”特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各方面积极作为,市场需求扩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市场活力提升,将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稳: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据显示,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装备制造业增势较好,继续发挥工业生产“压舱石”作用。7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个和3.6个百分点。

  “两重”“两新”政策带动效应继续显现。设备更新带动下,7月,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9.7%和15.9%。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电动自行车、5G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5.3%、8.1%。

  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比1至6月回落。国家统计局介绍,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4%到5%左右。

  “投资名义增速的回落,既有部分地区高温暴雨频发、影响项目工程施工的短期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企业竞争加剧、投资收益下降的影响,还有我国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行业投资动能在减弱、新兴行业成长尚难以完全对冲的原因。”付凌晖说。

  付凌晖表示,从未来发展看,我国投资空间潜力依然巨大,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等都需要加大投入。

  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

  我国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新兴服务业、服务消费等加快增长,经济发展“进”的步伐稳健。

  信息化和智能化浪潮推动下,数字产品制造、智能产品生产向好。7月,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其中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分别同比增长13.4%和11%。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1至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信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2.8%,增速均较快。

  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还带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增长。1至6月,规模以上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消费方面的新动能也在持续壮大。1至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与1至6月基本持平。体育赛事、电影、演出市场比较活跃,文旅休闲等相关消费较快增长。1至7月,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下一阶段,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两项新政策实施,再加上暑期、国庆出游将带动文体商旅融合消费,消费增速仍有回升可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畅:人流物流资金流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人流、物流、资金流持续改善。

  7月,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6.6%,比6月加快了3个百分点;铁路完成货运发送量4.52亿吨,同比增长4.5%;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M2与M1的同比增速“剪刀差”(M2同比增速减去M1同比增速收窄,反映资金循环效率提高,与经济活跃度提升的趋势相符。

  展望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态势没有改变。付凌晖表示,尽管经济运行中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各方面积极作为,市场需求扩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市场活力提升,将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温彬分析,下半年宏观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经济工作重心向服务消费、改善民生、反内卷、防风险等结构调整方向倾斜。随着政策落地显效,预计全年实现5.0%的增长目标有较强支撑。

  “下阶段,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所推进的项目可能会加快地落地。扩内需方面还会有一系列相关政策推进。宏观政策、中观政策及微观政策可能会在各个方面进一步发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